作家專輯 > 余光中教授文學活動

(截至2009年6月)

講座日期 講座/活動 題目
2009年6月 出席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主辦的「第四屆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頒獎禮,擔任決賽(散文組)評判。
2009年6月 擔任香港中文大學舉行的文學翻譯與創作專題講座嘉賓。
2009年4月 應邀擔任香港理工大學文化推廣委員會與香港孔子學院舉辦的講座活動,發表專題演說。 〈當中文遇上英文〉
2008年12月 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聯合書院和大學圖書館聯合舉辦的「香港相思——余光中的文學生命」展覽開幕主禮嘉賓。
2008年12月 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舉辦的「余光中教授文學講座暨詩文欣賞會」主講嘉賓。
2008年12月 出席香港作家聯會舉辦的余光中教授壽辰晚宴聚會,並於會上發表講話。
2008年12月 為07香港藝術節江蘇省崑劇院《1699‧桃花扇》(青春版)擔任文學顧問
2008年10月 出席香港商務印書館主辦的「余光中八秩壽慶紀念典藏作品分享及簽名會」
2007年7月 出席第二屆台港論壇,發表主題演說。 〈如何善待母語--從中文談文化交流〉
2007年2月 擔任香港城市大學講座嘉賓,發表演講。 〈讀者與觀眾〉
2007年2月 擔任香港大學主辦的講座嘉賓,於香港大學研究生堂王賡武講堂發表演說。 〈桃花扇:情人淚與烈士血〉
2007年 參與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文學之夜」文學活動,朗誦個人作品,其他出席的作家包括沙葉新(大陸)、高銀(韓國)、楊煉(新西蘭)等。
2006年5月 擔任「第 三 屆 新 紀 元 全 球 華 文 青 年 文 學 獎文學創作專題講座散文創作」主講嘉賓和決審評判。
2006年4月 出席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獅子山詩歌朗誦會——余光中、鄭愁予跟你分享新詩朗誦與欣賞」,並以普通話朗誦個人作品。
2006年4月 主持 2006 年度詩網絡傑出學生詩人獎活動──新詩創作與欣賞:「詩與音樂」,並於會上發表演說。此活動由香港教育城、教育統籌局資優教育組及《詩網絡》雙月刊合辦。 〈詩與音樂〉
2005年8月 擔任「第八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研討會新詩的創作與欣賞」講者嘉賓。
2003年12月 出席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舉辦的「第二屆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頒獎典禮,擔任講座主講嘉賓和決審評判。
2003年2月 參與香港電台和康樂文化事務署主辦的第十屆「十本好書」活動,擔任「好書推介」嘉賓,向讀者親薦施叔青的作品《遍山洋紫荊》。
2002年3月 擔任香港理工大學舉辦的「第一屆理大藝術節——美哉中華」演講嘉賓,發表演講。 〈創作與翻譯〉
2002年3月 應邀出席新亞洲教育出版社主辦的「中學中國語文研討會」嘉賓,發表演講。 〈詩與音樂〉
2000年12月 出席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主辦的「第一屆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頒獎禮,並於會上致辭。
1999年7月 擔任香港書展國際知名作家座談會演講嘉賓。
1999年4月 出席香港城市大學中文榮譽學士課程舉辦的大學與中學師生交流會,並於「余光中作品的欣賞與朗誦」活動上發表演說和朗誦個人作品。  
1999年4月 與出席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舉辦的「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的海內外學者一同出席香港作家聯會舉辦的文學晚宴。
1999年4月 應邀出席香港藝術發展局委約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於中大祖堯堂舉辦的「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
1998年7月 擔任第二屆香港文學節講者嘉賓,發表論文演說。 〈一枝紫荊伸向新世紀〉
1997年12月 應邀出席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兩岸翻譯教學研討會」,發表演說。
1997年1月 應邀參加「香港文學節」研討會,發表論文演說。 〈紫荊與紅梅如何接枝?〉
1996年4月 應邀參加香港中文大學「翻譯學術會議」,發表演說。 〈論的的不休〉
1993年5月 應邀參加「兩岸暨港澳文學交流研討會」,並於會上發表論文演說。 〈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
1993年2月 應邀擔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到訪傑出學人」,參與為期兩週的學人訪問活動,發表三次演說。
1993年2月 參加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主辦的「吐露燈」中、英誦詩晚會。
1992年11月 擔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代表會暨四院中文系舉辦的學術講座嘉賓。 〈五色筆——余光中談創作經驗〉
1992年10月至11月 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龔氏訪問學人」,並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抒情詩之夜」朗誦會。
1991年10月 應邀參加香港翻譯學會主辦的翻譯研討會,接受該會頒贈的榮譽會士銜。
1991年4月 應邀參加「山水清音:環保詩文朗誦會」,並在香港作家聯誼會主辦的講座上發表演說。
1989年9月 參與「天安門的沉思」詩歌朗誦會。
1988年12月 出席市政局公共圖書館與香港作家協會舉辦的「余光中流沙河詩歌朗誦會」,朗誦個人作品及分享創作心得。
1988年6月 參與中文圖書展覽會,並在會上發表演講。 〈五種讀書人〉
1985年12月 ,《香港文藝》季刊第6期「余光中專輯」出版,內容包括余光中的作品以 及黃國彬、葉輝、胡燕青等人的紀念及評論文章。
1985年8月 結束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教學工作,出席八月三十一日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舉行之「余光中惜別詩會」。九月返回台灣,在高雄定居,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1985年1月 擔任新創刊之《香港文學》雜誌顧問之一。
1984年8月 在香港市政局主辦之第六屆「中文文學週」演講,其他講者包括張系國和嚴沁。 〈談浪子文學〉
1984年8月 在中文文學週「中國當代海外作家及其文學作品欣賞」研討會上發言,其他兩名講 者包括張系國和嚴沁。
1984年6月 參加東京國際筆會。所譯之王爾德劇作《不可兒戲》由香港話劇團演出。
1984年 擔任中文文學創作獎詩組評判。
1983年7月 為《香港青年作者協會文集》寫序文〈桂葉初覆額〉。
1983年3月 參加香港藝術節項目之一「抒情詩之夜」並作朗誦,其他參加朗誦的詩人包 括黃國彬、也斯、陳錦昌等。
1983年2月 出席由香港青年作者協會、《文藝雜誌季刊》和《突破》合辦之「創作生活 營」,在講座發言,其他講者包括梁錫華、黃國彬、黃維樑。
1983年 擔任中文文學創作獎小說組評判。
1983年 翻譯王爾德喜劇《不可兒戲》由香港山邊社再版。
1982年9月 參加由香港青年作者協會主辦、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行的詩朗誦晚會,其他參加朗誦的詩人包括黃國彬、黃維樑、蔡炎培等。
1982年6月 出席《文藝雜誌季刊》舉辦的新詩座談會,其他講者包括黃國彬、黃維樑、陳錦昌、陳德錦等。
1982年 擔任新成立的「香港青年作者協會」顧問之一。
1982年 擔任「第九屆青年文學獎」新詩組評判,所撰〈新詩組評選總結〉收錄於《第九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1981年 出席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主辦之中國現代文學研討會,宣讀論文。 〈試為辛笛看手相〉
1980年 擔任香港校際朗誦節評判。
1980年 在中文文學週「文學欣賞及批評的角度」研討會上發言。其他講者包括胡菊人、黃維樑、趙令揚、柳存仁。
1980年 在第二屆「中文文學週」的專題講座發表演講,其他講者包括胡菊人、黃維樑、趙令揚、柳存仁。 〈詩與散文〉
1980年 擔任「第七屆青年文學獎」新詩組評判,所撰〈青青桂冠 ── 新詩評後感〉收錄於《第七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1979年8月 在市政局主辦第一屆「中文文學週」的專題講座發表演講,其他講者包括胡菊人、白先勇、劉以鬯和蔡思果。 〈新詩的賞析〉
1979年8月 在中文文學週「文學的主題及其表現」研討會上發言,其他兩名講者包括胡菊人、白先勇
1979年 擔任「中文文學獎」小說評選委員。
1979年 擔任「第六屆青年文學獎」新詩組評判,所撰〈評判感言〉收錄於《第六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1978年1月 接受《羅盤詩刊》「詩與生活」專題訪問,訪問記錄刊於 《羅盤詩刊》第五、六期合刊。
1978年 擔任「第五屆青年文學獎」新詩組評判,所撰〈詩來稿總評〉收錄於《第五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1978年 擔任《時代青年》月刊主辦的「十週年紀念徵文比賽」新詩組評判。
1977年 出席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行的「中詩朗誦晚會」。
1976年 擔任突破雜誌社主辦的徵文比賽評判及「全港學界徵文比賽」評判。
1976年 擔任香港校際朗誦節評判。
1975年3月 出席在香港大學陸佑堂舉行之「第三屆青年文學獎」頒獎禮並致詞,所撰〈詩組初審評語〉收錄於《第三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1975年 擔任「第三屆青年文學獎」新詩組評判。
1975年 在《今日世界》撰寫每月專欄。出席香港中英翻譯會議。
1975年 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系主任。
1975年 擔任香港校際朗誦節評判。
1975年 香港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余光中散文選》。
1974年 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教授。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