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專輯 > 劉以鬯先生 > 著作 > 文章

(截至2008年4月)

2000-2008

  • 〈期待果樹再次開花結果〉,《青果》,第43期(2008年4月),頁6。
  • 〈羅培雄與朱莉莉〉,《臺港文學選刊》,總第255期(2008年2月),頁66。
  • 〈關於小說二題〉,《城市文藝》,總第二十一期(2007年10月),頁60-63。
  • 〈致世界華文文學界的公開信〉,《香港作家(1998)》,第1期(2007年1月),頁7。
  • 〈在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成立大會上致辭〉,《香港作家(1998)》,第1期(2007年1月),頁3。
  • 〈與周海嬰閑談〉,《城市文藝》,第九期(2006年10月),頁36-39。
  • 〈淺談短篇小說——序一〉,《青果》,第37號(2006年10月),頁6。
  • 〈著名作家劉以鬯先生題辭〉,《青果》,第36號(2006年7月),頁2。
  • 〈著名作家劉以鬯先生題辭〉,《青果》,第35號(2006年4月),頁2。
  • 〈記傑克〉,《文學研究》,創刊號(2006年3月),頁45-48。
  • 〈我在四十年代上海的文學工作〉,《城市文藝》,創刊號(2006年2月),頁72-77。
  • 〈著名作家劉以鬯先生題辭〉,《青果》,第33號(2005年10月),頁2。
  • 〈著名作家劉以鬯先生題辭〉,《青果》,第32號(2005年7月),頁2。
  • 〈近作兩篇:《異地.異景.異情》 前記;《模型.郵票.陶瓷》前言〉,《香江文壇》,總第38期(2005年4月),頁21。
  • 〈到巴黎去散心〉,《香港作家(1998)》,第五期(2004年10月),頁2-3。
  • 〈端木蕻良與《時代文學》〉,《文學世紀》,總第42期(2004年9月),頁6-8。
  • 〈憶施蟄存〉,《文學世紀》,總第36期(2004年3月),頁31-36。
  • 〈長跑不倦的何達〉,《香江文壇》,總第27期(2004年3月),頁4-6。
  • 〈我所認識的司馬長風〉,《香江文壇》,總第26期(2004年2月),頁4-6。
  • 〈記李輝英〉,《香江文壇》,總第二十三期(2003年11月),頁4-7。
  • 〈小說的創作與欣賞——二零零三年九月六日在第七屆香港中文文學獎文學研討會上的發言〉,《文學世紀》,總第32期(2003年11月),頁62。
  • 〈關於《巴金選集》〉,《香港作家(1998)》,第伍期(2003年10月),頁21。
  • 〈非典型戰爭〉,《臺港文學選刊》,總第199期(2003年6月),頁8-9。
  • 〈憶徐訏〉,《香江文壇》,總第十七期(2003年5月),頁4-6。
  • 〈非典型戰爭〉,《大公報‧文學》,第612期(2003年4月)。
  • 〈諾士佛臺〉,《大公報‧文學》,第609期(2003年4月)。
  • 〈《劉以鬯散文自選集》自序〉,《香江文壇》,總第十六期(2003年4月),頁30。
  • 〈尖沙嘴鐘樓〉,《大公報‧文學》,第605期(2003年3月)。
  • 〈站在立法大會樓前面〉,《臺港文學選刊》,總第194期(2003年1月),頁42-43。
  • 〈站在立法大會樓前面〉,《文學世紀》,總第20期(2002年11月),頁46。
  • 〈北角的上海情景〉,《香港作家》,第5期(2002年10月),頁4。
  • 〈輕描香港〉,《明報月刊》,第37卷第9期(2002年9月),頁35。
  • 〈我所認識的熊式一〉,《文學世紀》,總第15期(2002年6月),頁52-55。
  • 〈《暢談香港文學》序〉,《香江文壇》,第4期(2002年4月),頁21-23。
  • 〈我怎樣學習寫小說〉,《香江文壇》,第4期(2002年4月),頁4-11。
  • 〈我怎樣學習寫小說〉,新亞洲中學中國語文研討會,2002年3月,頁1-3。
  • 〈呂壽琨為《酒徒》設計的封面〉,《文學世紀》,總第11期(2002年2月),頁58-59。
  • 〈隨筆三則:為《香江文壇》創刊而作〉,《香江文壇》,創刊號(2002年1月),頁4-6。
  • 〈香港文學在當代華文文學的位置〉,《文學世紀》,總第10期(2002年1月),頁44-45。
  • 〈我所知道的十三妹〉,《大公報》,2001年10月17日,B4版。
  • 〈打錯了:風言風語〉,《臺港文學選刊》,總178期(2001年10月),頁13。
  • 〈打錯了:大眼妹和大眼妹〉,《臺港文學選刊》,總178期(2001年10月),頁7。
  • 〈打錯了:一個香港人〉,《臺港文學選刊》,總178期(2001年10月),頁8。
  • 〈打錯了:經理〉,《臺港文學選刊》,總178期(2001年10月),頁12。
  • 〈打錯了:帘女〉,《臺港文學選刊》,總178期(2001年10月),頁9。
  • 〈打錯了:高尚住宅〉,《臺港文學選刊》,總178期(2001年10月),頁10。
  • 〈打錯了:金山伯〉,《臺港文學選刊》,總178期(2001年10月),頁11。
  • 〈打錯了:多雲有雨〉,《臺港文學選刊》,總178期(2001年10月),頁4。
  • 〈打錯了:爭辯〉,《臺港文學選刊》,總178期(2001年10月),頁5。
  • 〈打錯了:我與我的對話〉,《臺港文學選刊》,總178期(2001年10月),頁6。
  • 〈爭辯〉,《香港作家 (1998)》,第1期(2001年2月),頁6。
  • 〈大眼妹和大眼妹〉,《鑪峰文藝》,第5期(2001年1月),頁84-87。
  • 〈劉以鬯和十五年《香港文學》〉,《青果》,第10期(2000年12月),頁4-8。
  • 〈微型小說二則:多雲有雨;我與我的對話〉,《大公報‧文學》,第437期(2000年11月29日),頁B7。
  • 〈啟事〉,《香港文學》,第187/188合刊期(2000年7月),頁96。
  • 〈踏入二零零零年〉,《香港文學》,第181期(2000年1月),頁96。

1995 – 1999

  • 〈香港小說史(序)〉,《香港文學報》,1999年6月,第2版。
  • 〈編《香港文學》的甘苦〉,《大公報‧文學》,第三五五期(1999年5月),頁E8。
  • 〈編《香港文學》的甘苦〉,《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一九九九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頁911-915。
  • 香港作家聯會 曾敏之 劉以鬯 潘耀明 黃維樑 青暨全體會員,〈中國作家協會轉冰心老治喪委員會〉,《作家通訊》,新2期(1999年4月),第2版。
  • 香港作家聯會 曾敏之 劉以鬯 潘耀明 黃維樑 青暨全體會員,〈中國作家協會轉蕭乾先生治喪委員會〉,《作家通訊》,新2期(1999年4月),第2版。
  • 〈力匡的原名〉,《香港文學》,第172期(1999年4月),頁20-21。
  • 〈將散沙凝聚成塊〉,《香港文學》,第169期(1999年1月),頁96。
  • 〈香港新文藝始於何時〉,《大公報‧文學》,第三一六期(1998年8月5日),頁E7。
  • 〈負起社會責任——《香港文學》創刊十三週年感言〉,《文匯報‧文藝》,第一○二二期(1998年1月18日),頁C6。
  • 〈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在紀念封上簽名〉,《香港文學》,第151期(1997年7月),頁86-89。
  • 〈用筆見證歷史〉,《香港作家報》,總第104期(1997年6月),第2版。
  • 〈關於趙聰的出生年〉,《香港文學》,第150期(1997年6月),頁43。
  • 劉以鬯;李珊利發稿,〈鏡子裏的鏡子〉,《四海港台海外華文文學》,總第45期(1997年5月),頁27-57。
  • 〈用筆見證歷史〉,《臺港文學選刊》,第7期(1997年),頁52。
  • 劉以鬯;圖/關莊健,〈龍鬚糖與熱蔗〉,《臺港文學選刊》,第6期(1997年),頁38-40。
  • 香港作家聯會 曾敏之 劉以鬯 潘耀明 黃維樑 犁青;《香港作家報》編委會,〈唁電〉,《香港作家報》,總第96期(1996年10月),第18版。
  • 〈淺談香港小小說〉,《文匯報‧文藝》,第九五三期(1996年9月15日),頁B6。
  • 香港作家聯會、曾敏之、劉以鬯、潘耀明、黃維樑、犁青,〈唁電〉,《香港作家報》,總第92期(1996年6月),第13版。
  • 〈寒風吹在臉上像刀割〉,《大公報‧文學》,第一八六期(1996年1月24日),頁D11。
  • 〈第二天的事〉,《臺港文學選刊》,第8期(1996年),頁4-6。
  • 〈卷首〉,《臺港文學選刊》,第8期(1996年),頁1。
  • 〈喝了八杯白酒〉,《臺港文學選刊》,第1期(1996年),頁48-51。
  • 〈關於藝展局文委會資助西西寫長篇小說〉,《香港文學》,第133期(1996年1月),頁16-17。
  • 〈談香港文學——在中國作協酒會上的發言〉,《香港作家報》,總第85期(1995年11月),第1版。
  • 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曾敏之、副會長劉以鬯、黃維樑、胡菊人暨全體會員,〈唁電〉,《香港作家報》,總第84期(1995年10月),第13版。
  • 〈《劉以鬯小說選》自序〉,《香港作家報》,總第84期(1995年10月),第1版。
  • 〈《新華作家百人集》序〉,《大公報‧文學》,第一六三期(1995年8月16日),頁D10。
  • 〈宏偉工程必受重視——王劍叢《香港文學史》序〉,《香港文學報》,1995年6月,第2版。
  • 〈《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自序〉,《大公報‧文學》,第一四三期(1995年3月29日),頁E6。
  • 香港作家聯會曾敏之、劉以鬯、黃維樑、胡菊人暨全體會員,〈唁電〉,《香港作家》,總第76期(1995年2月),第7版。
  • 〈嚴肅小說需要大力推動:《香港作聯文叢.小說卷》序〉,《文匯報‧文藝》,第八六六期(1995年1月8日),頁D6。

1990 – 1994

  • 〈我為什么寫《酒徒》 :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九有日在港大香港文化課上的發言〉,《文匯報‧文藝》,第八四二期(1994年7月24日),頁B5。
  • 香港作家聯會曾敏之、劉以鬯,〈唁電〉,《香港作家》,總第69期(1994年7月),第7版。
  • 〈西西的小說〉,《香港文學》,第111期(1994年3月),頁8。
  • 〈憶徐訏〉,《香港筆薈》,第2期(1994年1月30日),頁88-90。
  • 〈娛樂自己與娛樂別人:一九九四年一月八日在「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上的發言〉,《文匯報‧文藝》,第八一七期(1994年1月30日),頁C7。
  • 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曾敏之、副會長劉以鬯、黃維樑暨全體會員,〈賀電〉,《香港作家》,總第62期(1993年12月),第6版。
  • 〈顧城的城〉,《香港文學》,第108期(1993年12月),頁30-33。
  • 香港作家聯會曾敏之、劉以鬯,〈唁電〉,《香港作家》,總第61期(1993年11月),第3版。
  • 〈寫在《南美華文文學作品專輯》之前〉,《香港文學》,第104期(1993年8月),頁49。
  • 〈盤古與黑〉,《香港文學》,第104期(1993年8月),頁19-21。
  • 〈有人說香港沒有文學〉,《香港文學報》,1993年7月,第6版。
  • 〈《島與半島》自序〉,《大公報‧文學》,第五十二期(1993年6月23日),頁18。
  • 〈有人說香港沒有文學〉,《文匯報‧文藝》,第七八六期(1993年6月20日),頁28。
  • 〈寫在《酒徒》重印本之前〉,《文匯報‧文藝》,第七七五期(1993年4月4日),頁28。
  • 〈自傳〉,《香港作家》,總第53期(1993年3月),第8版。
  • 劉以鬯輯;插圖 大漠;發稿編輯:若即,〈世界華文文學精品庫作家作品選〉,《四海港台海外華文文學》,總第25期(1993年元1月),頁5-23。
  • 〈文學的將來——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三日在嶺南學院……〉,《香港文學》,第97期(1993年1月5日),頁16-17。
  • 香港 劉以鬯,〈黑色裏的白色 白色裏的黑色〉,《四海港台海外華文文學》,第4期(1992年7月),頁60-65。
  • 〈他的夢和他的夢〉,《大公報‧文學》,第一期(1992年7月1日),頁22。
  • 〈旅行〉,《星島日報‧文藝氣象》,1992年6月1日,頁36。
  • 香港作家聯會會長 曾敏之;副會長 劉以鬯 黃維樑,〈賀電〉,《香港作家》,總第43期(1992年5月),第6版。
  • 〈香港作聯1992年度會員大會:香港作家聯誼會91年工作匯報〉,《香港作家》,總第41期(1992年3月),第2版。
  • 〈黑色裏的白色,白色裏的黑色〉,《香港文學》,第84期(1991年12月),頁22-26。
  • 〈卷首〉,《臺港文學選刊》,第11期(1991年11月),頁1。
  • 〈世界華文文學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九九一年7月一日在〈世界華文學研討會〉的發言〉,《香港文學》,第80期(1991年8月),頁7-8。
  • 〈從《淺水灣》到《大會堂》〉,《香港文學》,第79期(1991年7月),頁11-14。
  • 〈打錯了〉,《四海港台海外華文文學》,第3期(1991年5月),頁75-76。
  • 〈《愛路跋涉》序〉,《香港文學》,第77期(1991年5月),頁17。
  • 〈這是最後一期〉,《星島晚報‧大會堂》,1991年4月4日。
  • 〈鏈〉,《文匯報》,1990年6月4日,第22版。

1985 – 1989

  • 〈在荊草棘木裡行走:為《香港文學》創刊五周年紀念作〉,《星島晚報‧大會堂》,1989年12月30日。
  • 〈蛇〉,《文匯報》,1989年11月19日,第18版。
  • 〈《香港文學史料彙編》前言〉,《星島晚報‧大會堂》,1989年1月16日。
  • 〈香港文學中的「和平文藝」:一九九八八年十二月八日在〈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上總結發言〉,《星島晚報‧大會堂》,1989年1月2日。
  • 〈《〈香港文學〉小說選》前言〉,《星島晚報‧大會堂》,1988年9月19日。
  • 〈副刊編輯的白日夢〉,《臺港文學選刊》,第5期(1988年9月),頁22。
  • 〈為甚麼坐在街邊哭?〉,《八方文藝叢刊》,第9輯(1988年6月),頁49-53。
  • (香港)劉以鬯;題圖:插圖:楊芝婉,〈副刊編輯的白日夢〉,《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總第8期(1987年10月),頁35、34、33。
  • 〈副刊編輯的白日夢〉,《八方文藝叢刊》,第6輯(1987年8月),第74-76頁。
  • 《八方》編輯部;劉以鬯先生,〈知不可而為:劉以鬯先生談嚴肅文學〉,《八方文藝叢刊》,第6輯(1987年8月),頁57-67。
  • 〈與周海嬰閑談〉,《香港文學》,第16期(1986年4月),頁12-15。
  • 〈拆不開的“文學鏈”〉,《臺港文學選刊》,第弍期(1986年4月),頁31。
  • 〔香港〕劉以鬯;插圖 蔣明,〈混血女〉,《四海:港台海外華文文學》,Works No. 2(1986年),頁4-20、22-30。
  • 〈五十年代初期的香港文學: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七日在「香港文學研討會」上的發言〉,《香港文學》,第6期(1985年6月),頁13-18。
  • 〈五十年代初期的香港文學〉,Hong Kong Literature,1985年4月27,29-30日。
  • 〈不,不能再分開了!〔下〕〉,《星島晚報‧大會堂》,1985年1月16日。
  • 〈不,不能再分開了!〔上〕〉,《星島晚報‧大會堂》,1985年1月9日。
  • 〈發刊詞〉,《香港文學》,第1期(1985年1月),頁1。

1980 – 1984

  • 〈三十年來香港與台灣在文學上的相互聯繫〔下〕〉,《星島晚報‧大會堂》,1984年8月29日。
  • 〈三十年來香港與台灣在文學上的相互聯繫〔上〕〉,《星島晚報‧大會堂》,1984年8月22日。
  • 〈端木蕻良在香港的文學活動: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一日在第五屆中文文學週專題講座上的發言〔下〕〉,《星島晚報‧大會堂》,1983年8月24日。
  • 〈端木蕻良在香港的文學活動: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一日在第五屆中文文學週專題講座上的發言〔上〕〉,《星島晚報‧大會堂》,1983年8月17日。
  • 〈研究小丑史的小丑〉,《星島晚報》,1983年8月3日,頁11。
  • 〈『文藝陣地』究竟在甚麼地方創刊?〔下〕〉,《星島晚報‧大會堂》,1983年7月27日。
  • 〈『文藝陣地』究竟在甚麼地方創刊?〔上〕〉,《星島晚報‧大會堂》,1983年7月20日。
  • 〈打錯了〉,《星島晚報‧大會堂》,1983年6月1日。
  • 〈『香港小說選(一九五零 ─ 七零年)』序〉,《星島晚報‧大會堂》,1983年4月27日。
  • 〈現實加幻想〉,《素葉文學》,第14.15期(1982年11月),頁20。
  • 〈關於編撰”現代(1915-1949)中國文學史”的新構想〉,《抖擻》,第48期(1982年1月),頁73-75。
  • 〈香港的文學活動〉,《素葉文學》,第2期(1981年6月),頁44-45。
  • 訪問:何福仁、冷雲、迅清;整理:迅清:〈劉以鬯先生談「中國新文學叢書」〉,《大拇指》,第140期(1981年9月15日),第8版。
  • 〈憶徐訏〉,《明報月刊》,第179期(1980年11月),頁93-95。
  • 〈吳煦斌的短篇小說〉,《明報月刊》,總第175期(1980年7月),頁93。
  • 〈小說家的誕生(下) 香港市政局主辦一九七九年度首屆「中文文學獎」小說組評選會記錄〉,《中報月刊》,第2期(1980年3月),頁84-90。
  • 〈小說家的誕生 香港市政局主辦一九七九年度首屆「中文文學獎」小說組評選會記錄〉,《中報月刊》,創刊號(1980年2月),頁38-42。
  • 〈柯靈的文學道路〉,《海洋文藝》,第2期(1980年2月),頁4-14。
  • 〈納布阿考夫〉,《海洋文藝》,第1期(1980年1月),頁38-41。

1975 – 1979

  • 〈小傳、評傳、舊體詩〉,《海洋文藝》,第10期(1979年10月),頁42-43。
  • 〈關於「小說會不會死亡」的問題〉,《新晚報‧星海》,1979年9月25日。
  • 〈答林嘉寶先生〉,《新晚報‧星海》,1979年9月11日。
  • 〈事情的四面 陸叁:富麗堂皇的泛歐酒店〉,《成報》,1979年6月21日,第17版。
  • 〈中國現代文學與中國電影〉,《文匯報》,1979年5月20日,第十二版。
  • 〈蜘蛛精〉,《香港文學》,創刊號(1979年5月),頁40-42。
  • 〈端木蕻良的原名、乳名與筆名〉,《文匯報》,1997年4月17日,第十版。
  • 〈關於蕭紅〉,《開卷月刊》,第5期(1979年3月),頁106-110。
  • 〈蜘蛛精〉,《海洋文藝》,第2期(1979年2月),頁93-95。
  • 〈辦一本好雜誌〉,《青年文學》,第二期(1979年2月),頁62。
  • 〈關於《雪垠創作集》〉,《開卷月刊》,第3期(1979年1月),頁15-19。
  • 〈《秋海棠劇本》是誰編的?〉,《開卷月刊》,第2期(1978年12月),頁17-21。
  • A.華頓李茲著;劉以鬯譯,〈一部傑作的成長〉,《海洋文藝》,第11期(1978年11月),頁60-68。
  • 〈再記趙清閣〉,《開卷月刊》,第1期(1978年11月),頁4-9。
  • 〈蛇〉,《海洋文藝》,第9期(1978年9月),頁4-8。
  • 〈關於「兩封信」與《魯迅書信集》〉,《海洋文藝》,第7期(1978年7月),頁65-68。
  • 〈葉紫與「無名文學會」〉,《海洋文藝》,第6期(1978年6月),頁22-27。
  • 〈從抗戰時期作家生活之困苦看 社會對作家的責任〉,《明報月刊》,第150期(1978年6月),頁58-61。
  • 〈魯迅的一本書與兩封信〉,《海洋文藝》,第5期(1978年5月),頁4-11。
  • 〈蕭紅的「馬伯樂」續稿〉,《明報月刊》,1977年12月,頁72-75。
  • 〈端木蕻良與魯迅〉,《星島日報》,1977年3月11日。
  • 〈大山:端木蕻良塑造的英雄形象〉,《大拇指》,第33期(1976年6月),第6版。
  • 〈孫伏園論魯迅小說〉,《星島日報》,1976年5月30日。
  • 劉以鬯、編者,〈劉以鬯先生提供──〉,《大拇指》,第22期(1976年3月),第8版。
  • 〈關於端木蕻良〉,《大任周刊》,第23期(1976年2月),頁32-33。
  • 〈茅盾的「走上崗位」(下)〉,《星島日報》,1976年1月8日。
  • 〈茅盾的「走上崗位」(上)〉,《星島日報》,1976年1月7日。
  • 〈從陳西瀅談起(下)〉,《星島日報》,1975年11月19日。
  • 〈從陳西瀅談起(上)〉,《星島日報》,1975年11月18日。
  • 〈補「端木蕻良作品補遺」〉,《明報月刊》,1975年10月,頁33-35。
  • 〈對倒〉,《四季》,第二期(1975年5月),頁43-53。

1970 – 1974

  • 〈記豐子愷〉,《文林月刊 》,五月號(1973年5月),頁2-3。
  • 〈雙重人格:矛盾的來源〉,《四季》,第1期(1972年11月),頁31-37。
  • 〈酋長致富記 七:火山口有火烟噴出〉,《銀燈日報》,1971年6月3日,第二版。
  • 〈星學家的預言 七:將黃金搬在籃子裏〉,《銀燈日報》,1971年8月7日,第三版。
  • 〈星學家的預言 五:地下有寶藏〉,《銀燈日報》,1971年8月5日,第三版。
  • 〈王子與殭屍 二:宮外出現一匹白馬〉,《銀燈日報》,1971年8月5日,第三版。
  • 〈王子與殭屍 一:森林中的吸血殭屍〉,《銀燈日報》,1971年6月9日,第二版。
  • 〈酋長致富記 十一:不敢瞞稅〉,《銀燈日報》,1971年6月7日,第二版。
  • 〈酋長致富記 十:鋼針與米稅〉,《銀燈日報》,1971年6月6日,第二版。
  • 〈酋長致富記 七:火山口有火烟噴出〉,《銀燈日報》,1971年6月3日,第二版。
  • 〈琴巴的故事 十一:講了一些神奇的故事〉,《銀燈日報》,1971年5月24日,第二版。
  • 〈琴巴的故事 七:手指塞入瓶口拔不出〉,《銀燈日報》,1971年5月20日,第二版。
  • 〈琴巴的故事 六:樹上傳來神秘的聲音〉,《銀燈日報》,1971年5月19日,第二版。
  • 〈金髮女 二四:死後復活〉,《銀燈日報》,1971年5月1日,第二版。
  • 〈金髮女 二二:眼前出現一道銀光〉,《銀燈日報》,1971年5月29日,第二版。
  • 〈金髮女 二一:石頭人恢復生命〉,《銀燈日報》,1971年4月28日,第三版。
  • 〈金髮女 十九:女魔王面授機宜〉,《銀燈日報》,1971年4月26日,第三版。
  • 〈金髮女 十四:仙后的鏡子〉,《銀燈日報》,1971年4月21日,第三版。
  • 〈金髮女 十三:七隻小鳥〉,《銀燈日報》,1971年4月20日,第三版。
  • 〈金髮女 十:仙后花園中的樹枝〉,《銀燈日報》,1971年4月17日,第三版。
  • 〈章派拉舛四十王子 五:午夜的怪聲〉,《銀燈日報》,1971年2月23日,第三版。
  • 〈鼠穴 二一:在繩上行走的人〉,《銀燈日報》,1971年2月日,第三版。
  • 〈貼士〉,《成報》,1970年7月9日,第7版。
  • 〈報復 三六:枕頭底下的小刀子〉,《銀燈日報》,1970年6月13日,第三版。
  • 〈報復 三四:意想不到的事情〉,《銀燈日報》,1970年6月11日,第三版。
  • 〈報復 三一:事先安排好的〉,《銀燈日報》,1970年6月8日,第三版。
  • 〈報復 三〇:雨與酒〉,《銀燈日報》,1970年6月7日,第三版。
  • 〈報復 二九:喝杯酒驅驅寒氣〉,《銀燈日報》,1970年6月6日,第三版。
  • 〈報復 七:格格笑了起來〉,《銀燈日報》,1970年5月15日,第三版。

1960 – 1969

  • 〈窗前〉,《海光文藝》,第13期(1967年1月)。
  • 〈感情的漩渦〉,《工商晚報》,1966年10月2日,第7版。
  • 〈新星〉,《成報》,1966年8月12日,第七版。
  • 〈飢餓〉,《海光文藝》,第5期(1966年5月),頁24-31。
  • 〈林格‧姆罕拉葛〉,《海光文藝》,第2期(1966年2月),頁42-43。
  • 〈威廉‧森默賽脫‧毛姆〉,《海光文藝》,第1期(1966年1月),頁10-11。
  • 〈賣唱者〉,《成報》,1961年9月7日,第七版。
  • (烏克蘭)雪夫欽哥 原著 劉以鬯 譯,〈遺言〉,《香港時報‧淺水灣》,1961年5月11日,第三張第十版。
  • 〈演戲的女人〉,《成報》,1961年4月17日,第七版。
  • 〈劈山救母〉,《明燈日報》,1961年1月10日,第二版。
  • 〈第四種時間〉,《香港時報‧淺水灣》,1960年12月24日,第三張第十版。
  • 〈赴宴.盜書.借箭-千行長詩「戰爭」之一〉,《香港時報‧淺水灣》,1960年10月27日,第三張第十版。
  • 〈詩〉,《香港時報‧淺水灣》,1960年10月13日,第三張第十版。
  • 〈本世紀廿部最佳長篇小說〉,《香港時報‧淺水灣》,1960年8月20日,第三張第十版。
  • 〈雙珠鳳〉,《成報》,1960年6月29日,第3版。
  • 〈現代小說必須棄「直」從「橫」—替「意識流」寫一個註解〉,《香港時報‧淺水灣》,1960年5月12日,第三張第十版。
  • 〈副刊編輯之白日夢〉,《香港時報‧淺水灣》,1960年5月1日,第三張第十版。
  • 匈牙利LAJOS ZLAHY原著 劉以鬯 譯,〈一個木匠的存在〉,《香港時報‧淺水灣》,1960年4月7日,第三張第十版。
  • 〈巴斯特納克的詩.短篇.自傳 一. 除了「齊伐哥醫生」之外 二. 四個短篇與一本自傳 三. 詩 四. 象牙塔上的信風雞〉,《香港時報‧淺水灣》,1960年3月22日,第三張第十版。
  • 〈海敏威與戰爭 一. 「從蝴蝶與坦克」到「過河入林」 二. 對戰爭的惑誘十分銳敏 三. 參戰的目的 四. 為甚麼把戰爭當作事實接受? 五. 對將軍們的看法 六. 對殺戮的看法〉,《香港時報‧淺水灣》,1960年3月14日,第三張第十版。
  • 〈虹橋贈珠〉,《成報》,1960年1月25日,第三版。

1950 – 1959

  • 〈捉月〉,《中學生雜誌》,第2期(1959年8月),頁48-53。
  • 〈黑白蝴蝶〉,《文藝新潮》,第15期(1959年5月)。
  • 〈馬來文學中的「四大名著」〉,《華僑日報》,1958年9月24日,第六版。
  • 〈四短篇〉,《文藝新潮》,第14期(1958年1月)。
  • 〈讀「蝴蝶與坦克」〉。

1940 – 1949

  • 〈幸福週刊第三期版權頁〉,《幸福週刊》,第三期(1945年4月),第一版。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