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專輯 > 劉以鬯先生 > 評論

(截至2008年4月)

2000 – 2008

  • 何國強:〈談劉以鬯近期兩本書——《舊文新編》和《天堂與地獄》〉,《城市文藝》,總第二十七期(2008年4月),頁71-72。
  • 曹惠民:〈意識流小說中的「與眾不同」之作——重評劉以鬯的《酒徒》〉,《城市文藝》,總第二十五期(2008年4月),頁62-67。
  • 陳青楓:〈香港藝術發展局特約書評 香港文學的最後一位貴族——讀劉以鬯的《非典型文學》〉,《字花》,第十二期(2008年2/3月),頁128。
  • 林翠芬:〈劉以鬯、莫言、崑南、許子東談小說的創作與欣賞——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研討會〉,《香港作家(1998)》,第6期(2007年11月),頁27-28。
  • 何慧:〈劉以鬯的實驗小說〉,《文學研究》,第7期(2007年9月),頁65-75。
  • 許定銘:〈劉以鬯的第一部單行本〉,《文學研究》,第7期(2007年9月),頁56-64。
  • 葉倬瑋:〈論劉以鬯1966-1976年間小說裡「收藏家」的形象及其意涵〉,《城市文藝》,第7期(2006年8月),頁43-48。
  • 盛乙:〈「為了尋求新途徑」——小說劉以鬯的《多雲有雨》〉,《香港文學》,總第258期(2006年6月),頁28-31。
  • 蔡雨眠:〈劉以鬯先生側記〉,《香港文學》,總第252期(2005年12月),頁21。
  • 王劍叢,朱楚顏:〈論劉以鬯的生命體驗〉,《文學世紀》,總第49期(2005年4月,頁64-72。
  • 鄺銳強:〈存在主義對劉以鬯《對倒》的影響〉,《香江文壇》,總第38期(2005年4月),頁44-46。
  • 楊克銓:〈劉以鬯:從上海到香港:解讀《過去的日子》、《露薏莎》、《對倒》中的大陸想像〉,《香江文壇》,總第29期(2004年5月),頁32-34。
  • 阿兆:〈劉以鬯微型小說集《打錯了》〉,《香江文壇》,總第二十四期(2003年12月),頁59-60。
  • 鄧依韻:〈劉以鬯的《酒徒》,《酒徒》裏的劉以鬯:從文本中尋找作家的個人身影〉,《文學世紀》,總第28期(2003年7月),頁59-63。
  • 阿兆〈談劉以鬯《打錯了》之春夏秋冬〉,《第一屆全港微型小說創作大賽談會資料冊》,2002年11月23日,頁24-26。
  • 黃曉紅:〈劉以鬯的花樣年華〉,《Recruit》,2002年7月19日,頁22、24。
  • 西柚:〈對倒的時空:劉以鬯與他的文學世界(續上期)〉,《香江文壇》,第7期(2002年7月),頁55-58。
  • 朱崇科:〈劉以鬯自娛小說中的香港性呈現〉,《華文文學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6月6-7日,頁1-38。
  • 西柚:〈對倒的時空:劉以鬯與他的文學世界(續上期)〉,《香江文壇》,第6期(2002年6月),頁65-78。
  • 西柚:〈對倒的時空:劉以鬯與他的文學世界(續上期)〉,《香江文壇》,第5期(2002年5月),頁55-68。
  • 湯文鋒:〈實驗筆觸社會事:讀劉鬯三部長篇小說〉,《築字室》,第十一期(2002年5月),頁10-11。
  • 邱生:〈從劉以鬯的《酒徒》看二十一世紀香港的嚴肅文學〉,《文學世紀》,第二卷第五期總第14期(2002年5月),頁92-95。
  • 西柚:〈對倒的時空:劉以鬯與他的文學世界〉,《香江文壇》,第4期(2002年4月),頁12-20。
  • 漢聞:〈《劉以鬯專輯》的啟示〉,《香江文壇》,第4期(2002年4月),頁1。
  • 謝福銓:〈「給香港歷史加一個注釋」:評劉以鬯長篇小說《島與半島》〉,《香江文壇》,第2期(2002年2月),頁62-64。
  • 黃勁輝:〈「思感」之路:一種解讀劉以鬯文字的方法〉,《文學世紀》,總第10期(2002年1月),頁63-65。
  • 江少川:〈論劉以鬯及其長篇小說《酒徒》〉,《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總第52期(2002年5月),頁56-60、75。
  • 蔡益懷:〈浪香江:試析劉以鬯小說中的遊蕩者形象〉,《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總第52期(2002年5月),頁50-55、20。
  • 朱崇科:〈神遊與駐足:論劉以鬯「故事新編」的敘事實驗〉,《香港文學》,總第201期(2001年9月),頁46-53。
  • 阿兆:〈迷你的小說集《打錯了》:探討劉以鬯小小說的藝術技巧〉,《青果》,第14期(2001年8月),頁58-61。
  • 羅展鳳:〈劉以鬯大師的養身之道〉,《香港文匯報》,2001年7月20日,第D3版。
  • 方川介:〈劉以鬯小說的住屋情結〉,《明報》,2001年6月3日,頁E4。
  • 阿兆:〈談劉以鬯《打錯了》之春夏秋冬〉,《香港文學報》,第3期(2001年6月),頁3。
  • 羅展鳳:〈「花樣年華」前傳 劉以鬯的對倒人生〉,《香港經濟日報》,2001年3月30日,第C4版。
  • 東瑞:〈劉以鬯與王家衛:劉以鬯《對倒》書話之四〉,《和平日報》,2001年2月。
  • 東瑞:〈光榮屬於香港文壇:劉以鬯《對倒》書話之三〉,《和平日報》,2001年2月。
  • 東瑞:〈巴赫的複調音樂:劉以鬯《對倒》書話之七〉,《和平日報》,2001年2月。
  • 東瑞:〈意識流和寫實的交融:劉以鬯《對倒》書話之八〉,《和平日報》,2001年2月。
  • 東瑞:〈《對倒》出版機緣:劉以鬯《對倒》書話之二〉,《和平日報》,2001年2月。
  • 〈香港詩人林力安《集外集》出版,表示「謹以此書獻給劉以鬯先生」〉,《香港文藝家》,第2期(2001年2月),頁8。
  • 〈劉以鬯《對倒》由作家出版社出大陸版 天津百花出《劉以鬯小說自選集》〉,《香港文藝家》,第2期(2001年2月),頁8。
  • 〈上海《文學報》評介劉以鬯《對倒》〉,《香港文藝家》,第2期(2001年2月),頁8。
  • 〈劉以鬯主動辭去《香港文學》《香港作家》「名譽社長」的虛銜〉,《香港文藝家》,第2期(2001年2月),頁8。
  • 〈罕見的香港文壇「大反彈」.共為一部經典鼓掌喝采:劉以鬯《對倒》走勢強勁 文學價值和市場價值兼具.新世紀香港文學重大收獲!〉,《香港文藝家》,第2期(2001年2月),頁1。
  • 東瑞:〈《對到》的命運:劉以鬯《對倒》書話之一〉,《和平日報》,2001年1月31日。
  • 潘國靈:〈劉以鬯的小說命運〉,《香港經濟日報》,2001年1月16日,第C2版。
  • 蔡益懷:〈劉以鬯的《酒徒》〉,《港人敍事》,2001年,頁149-155。
  • 江迅:〈王家衛為什麼特別鳴謝劉以鬯?〉,《明報》,2000年12月28日,第E6版。
  • 東瑞:〈望星空的智者:談劉以和《青果》〉,《澳門日報》,2000年12月20日,第C10版。
  • 洛風:〈一場戀舊的瘟疫——從王家衛與劉以鬯構思《花樣年華》〉,《信報》,2002年10月21日,頁22。
  • 朱崇科:〈歷史重寫中的主體介入:以魯迅、劉以鬯、陶然的“故事新編”為個案進行比較〉,《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總第49期(2000年9月),頁93-99。
  • 秀實:〈劉以鬯微型小說與電腦書寫〉,《當代文藝》,總第192期(2000年8月),頁118-121。
  • 吳萱人:〈十五年編刊不尋常——九月的《香港文學》,沒有劉以鬯〉,《明報》,2000年8月24日,E4版。
  • 〈作聯宴中國作家代表團 劉以曾敏之等與客人談文壇近況〉,《文匯報》,2000年6月9日,C4版。
  • 林力安:〈近三十年香港詩人、散文家、小說家逝世年表〉《香港文學》,第184期(2000年4月),頁91。
  • 洪捷:〈集思廣益思考下世紀文學方向——劉以鬯談香港文學發展近況與需要〉,《大公報》,2000年1月1日,B9版。
  • 方忠:〈劉以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下冊》,2000年,頁1021-1023。
  • 黃結華:〈劉以鬯筆下香港市民心態:五十至八十年代〉,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本科生畢業論文,2000年。
  • 廖英珊:〈從俗世香港到神話香港 : 從張愛玲, 劉以鬯,施叔青及其作品看四十到九十年代的香港文化想像〉 “From vulgar Hong Kong to mythical Hong Kong : the cultural imagination of Hong Kong in half a century of three writers”,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vision of Humanities. Master of Philosophy. Thesis, 2000。
  • 陳茵:〈「外在真實」與「內在真實」:劉以鬯小說中香港社會的藝術表現模式〉,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本科生畢業論文,2000年。
  • 謝曉虹:〈劉以鬯小說的敘事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本科生畢業論文,2000年。

1990 – 1999

  • 袁良駿:〈劉以鬯的《天堂與地獄》〉,《赤道風》,總第7期(1999年12月),頁4-5。
  • 袁良駿:〈劉以鬯的《天堂與地獄》〉,《作家》,第四期(1999年6月),頁20-25。
  • 譚慧雲:〈劉以鬯小說的形式感〉,《當代文藝》,總第184期(1999年5月25日),頁10-11。
  • 王毅:〈眼睛的撤退——劉以鬯《酒徒》與西方意識流小說之比較〉,《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一九九九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頁505-519。
  • 溫儒敏:〈劉以鬯小說的形式感〉,《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一九九九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頁520-524。
  • 應宇力:〈在現實與現代之間『對倒』——劉以鬯的寫作風格〉,《文學與傳記》,第1期(1999年4月15日),頁36-42。
  • 溫儒敏:〈劉以鬯小說的「形式感」〉,《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1999年4月,頁1-3。
  • 王毅:〈眼睛的撒退:劉以鬯《酒徒》與西方意識流小說之比較〉,《香港文學研討會論文》,1999年,頁1-8。
  • 王友貴:〈劉以鬯與“新感覺派”〉,《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總第36期(1999年),頁33-36。
  • 王劍叢:〈香港文學與劉以鬯實驗小說〉,《怎樣寫小說》,艾曉明編,1999年,頁76-87。
  • 袁良駿:〈劉以鬯的《酒徒》〉,《香港小說史‧第一卷》,1999年,頁342-359。
  • 黃秀蘭:〈試論存在主義的思想與文學觀對劉以鬯小說的影響〉,學位論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中國語言及文學學部文學碩士《暑期研究計劃》論文,1999年。
  • 麥欣恩:〈黑與白、天堂與地獄之間:劉以鬯小說中香港社會的矛盾、對比、衝突〉,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本科生畢業論文,1999年。
  • 漢聞:〈劉以鬯默默筆耕六十春〉,《文匯報》,第一○六五期(1998年11月15日),B6版。
  • 漢聞:〈劉以鬯默默筆耕六十春〉,《文匯報》,第一○六四期(1998年11月8日),C5版。
  • 王敏:〈從現當代文學的總體格局看劉以鬯”實驗小說”的意義〉,《理論學刊》,第6期(1998年11月),頁124-128。
  • 黃維樑:〈《劉以鬯傳》序〉,《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總第34期(1998年10月),頁51-52。
  • 王友貴:〈劉以鬯:一種現代主義的解讀〉,《香港作家》,總第119期(1998年9月),頁11-15。
  • 施建偉,孫宜學:〈廣納博收 銳意創新:劉以鬯及其意識流小說〉,《文匯報‧文藝》,第一○四七期(1998年7月12日),頁C7。
  • 黃勁輝:〈劉以鬯小說藝術初探〉,《新宇》,總33期(1998年4月),頁94-107。
  • 田銳生:〈劉以鬯實驗小說簡論〉,《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1998年1月20日),頁56-58。
  • 胡帆:〈認識劉以鬯〉,《仙人掌》,試刊號(1998年),頁24-25。
  • 李遠榮:〈青年作者的導師——劉以鬯〉,《翰墨情緣》(1998年),頁133-135。
  • 黃繼持:〈「劉以鬯論」引耑〉,《追跡香港文學》(1998年),頁153-160。
  • 也斯:〈劉以鬯的創作娛己也娛人〉,《信報》,1997年11月29日,第24版。
  • 〈劉以鬯的第一篇小說〉,《明報》,1997年9月4日,D6版。
  • 曹惠民:〈劉以鬯和中國現代文學——兼評他的「實驗小說」〉,《香港作家報》,擴版號第24期(總第107期),1997年9月1日,第3版。
  • 戴方:〈半個世紀的艱辛探索——劉以鬯小說評析〉,《教育藝術》,1997年第5期(1997年9月),頁29-30。
  • 〈作家與讀者座談交流 論如何推廣杠地文學 劉以鬯期望傳媒更多參與〉,《大公報》,1997年9月,B11版。
  • 紫丁:〈「天邊看取老人星——著名作家劉以鬯談養生之道〉,《大公報》,1997年8月27日,B8版。
  • 關夢南:〈得風氣之先.且走且戰.劉以鬯〉,《明報》,1997年8月24日,C6版。
  • 黃維樑:〈易明善著《劉以鬯傳》序〉,《文匯報‧文藝》,第一○○一期(1997年8月24日),頁C6。
  • 李立明:〈劉以鬯主編:《香港文學作家傳略》書後〉,《香港文學》,第150期(1997年6月),頁41-42。
  • 謝福銓:〈探求內在真實:讀劉以鬯中篇小說《鏡子裡的鏡子》〉,《新晚報》,1997年4月6日,頁11。
  • 萬登學:〈深入的探尋與剖解:試評劉以鬯中篇小說〉,《香港作家報》,總第101期(1997年3月),第2版。
  • 潘偉珊:〈論劉以鬯小說的情慾描寫〉,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本科生畢業論文,1997年。
  • 高少鋒:〈走向現代主義的小說實驗——劉以鬯的《酒徒》及其他〉,《香港文學史》,劉登翰編,1997年,頁207-213。
  • 蔣暉:〈以鬯的意識流散文〉,《香港文學史》,劉登翰編,1997年,頁497-498。
  • 艾曉明:〈酒徒意識流——劉以鬯的實驗小說《酒徒》〉,《百年中華文學史話》,1997年,黃修已編,頁222-225。
  • 戴方:〈半個世紀的艱辛探索:著名作家劉以小說評析〉,《香港:文學的伊甸園》,1997年,頁130-137。
  • 馬文傑:〈《酒徒》劉以鬯著〉,《開卷樂閱讀報告比賽得獎作品集1996》,1997年,頁153-159。
  • 廖麗霞:〈獨特的藝術手法與效果——劉以鬯《吵架》賞析〉,《文匯報‧文藝》,第九六八期(1996年12月29日),頁D4。
  • 唐玲玲:〈觀照香港社會的獨特視角:評劉以鬯小說《陶瓷》〉,《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總第29期(1996年12月),頁49-52。
  • 潘國靈:〈讓自己失去,又設法找回自己 劉以鬯大半生的矛盾〉,《明報》,1996年10月27日,D10版。
  • 趙稀方:〈劉以鬯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的現代主義〉,《香港筆薈》,總第9期(1996年10月1日),頁154-159。
  • 潘亞暾:〈“選中選”文評:劉以鬯中篇小說賞析一例〉,《文匯報‧文藝》,第九五四期(1996年9月22日),頁C6。
  • 易明善:〈「大」家聚「會」一「堂」:《劉以鬯傳》片斷〉,《香港作家報》,擴版號第12期(總第95期),1996年9月1日,第5版。
  • 李萬鈞:〈試從比較文學角度評論劉以鬯的長篇小說〉,《現代中文文學評論》,第五期(1996年6月),頁27-48。
  • 易明善;發稿編輯:李珊利:〈抗戰時期的劉以鬯〉,《四海港台海外華文文學》,總第39期(1996年5月28日),頁86-95。
  • 秀實:〈談小說四要素:以劉以鬯作品為例說明〉,《香港作家報》,擴版號第8期(總第91期),1996年5月1日,第3版。
  • 許迪鏘:〈給劉以鬯先生的公開信:兼致藝展局文學藝術委員會〉,《素葉文學》,第60期(復刊35號),1996年4月,頁106-107。
  • 易明善:〈劉以鬯的生活情趣〉,《香港文學報》,第2版,1996年4月。
  • 〈香港作聯換屆:劉以鬯任會長 曾敏之任創會當然會長〉,《香港文學報》(1996年4月),第1版。
  • 邵德懷:〈走近豐子愷〉,《香港文學》,第136期(1996年4月1日),頁41-45。
  • 整理:顏兒:〈劉以鬯:文學雙年獎和藝術局都需改善〉,《香港作家報》,總第87期(1996年1月),第14版。
  • 許迪鏘:〈文學風波:附件三:給劉以鬯先生的公開信:兼致藝展局文學藝術委員會〉,《文藝報雙月刊》,總第五期(1996年1月),頁16-17。
  • 董啟章:〈劉以鬯:《酒徒》〉,《讀書人》,第11期(1996年1月1日),頁45。
  • 黎國泳:〈論劉以鬯實驗小說與現代主義的關係〉,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本科生畢業論文,1996年。
  • 易明善:〈以文會友:《劉以鬯傳》中的一章〉,《香港筆薈》,總第6期(1995年12月31日),頁111-120。
  • 李萬鈞:〈劉以鬯的借鑒與創新〉,《新晚報》,1995年12月2日,第11版。
  • 應紅:〈一位「終生文化人」的執著藝術追求:香港著名作家劉以鬯作品討論會在京舉行〉,《香港作家報》,總第86期(1995年12月),第12版。
  • 易明善:〈劉以鬯實驗小說創作的最早嘗試─略評劉以鬯的處女作《流亡的安娜.芙格斯基》〉,《大公報‧文學》,第一七八期(1995年11月29日),頁D6。
  • 應紅:〈一位“終生文化人”的執著藝術追求:香港著名作家劉以鬯作品討論會在京舉行〉,《四海港台海外華文文學》,總第36期(1995年11月28日),頁127-128。
  • 李萬鈞:〈劉以鬯與帕索斯(上)〉,《新晚報》,1995年11月25日,第8版。
  • 周偉民:〈如何評價香港作家劉以鬯〉,《香港作家報》,總第85期(1995年11月),第3版。
  • 陳萬鈞:〈劉以鬯小說《陶瓷》新論〉,《文匯報‧文藝》,第九零七期(1995年10月22日),頁B5。
  • 甄樂:〈劉以鬯的實驗〉,《新晚報》,1995年10月7日。
  • 林彗怡:〈帶你走進他的音識:劉以鬯〉,《香港經濟日報》,1995年9月12日,C7版。
  • 徐志嘯:〈劉以鬯論〉,《香港筆薈》,總第4期(1995年9月10日),頁9-12。
  • 易明善:〈讀劉以鬯抗戰題材的兩篇作品〉,《文匯報‧文藝》,第九零零期(1995年9月3日),頁C8。
  • 王列耀:〈利刃挑開罪與欲——讀劉以鬯的長篇小說《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星鳥日報》,1995年8月21日,D1版。
  • 海晹:〈實驗是否還有非形式成分?:《劉以鬯實驗小說》〉,《文匯報》,1995年7月30日,B6版。
  • 曹惠民:〈劉以鬯給予小說新生命〉,《新晚報》,1995年7月12日,第17版。
  • 李今:〈劉以鬯的《酒徒》〉,《讀書人》,第5期(1995年7月1日),頁87。
  • 東瑞:〈香港文學的佳作:讀劉以鬯的《天堂與地獄》〉,《我看香港文學》,頁126-127,1995年5月。
  • 東瑞:〈文馳半世紀:傑出小說家劉以鬯〉,《我看香港文學》,1995年,頁133-140。
  • 黎偉基:〈論劉以鬯「故事新編」對傳統文本的吸納和轉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本科生畢業論文,1995年。
  • 李婉萍:〈「探求內在的真實」?論劉以鬯小說中的夢〉,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本科生畢業論文,1995年。
  • 王一桃:〈你比酒徒還要酒徒─寫給劉以鬯〉,《新晚報‧晚風》,第九十期(1994年9月25日),頁7。
  • 謝福銓:〈訪著名作家劉以鬯先生〉,《新晚報‧晚風》,第九十期(1994年9月25日),頁7。
  • 王淑秧:〈新穎.精緻.耐讀─讀劉以鬯的小說集《黑色裡的白色,白色裡的黑色》〉,《新晚報‧晚風》,第九十期(1994年9月25日),頁7。
  • 桑妮:〈劉以鬯短篇小說手法新穎〉,《快報》,1994年9月19日,第7版。
  • 〈著名文學家劉以鬯主持香港文學漫步〉,《香港作家》,總第71期(1994年9月),第7版。
  • 陸士清、林之果:〈現代實驗小說的先驅劉以鬯〉,《香港作家》,總第71期(1994年9月),第3版。
  • 吳越:〈劉以鬯的『創作空間』〉,《新晚報》,1994年8月31日,第14版。
  • 漢聞:〈劉以鬯《對倒》貴在創新〉,《新晚報》,1994年5月11日,第14版。
  • 徐學:〈當代中國文壇的一種朦朧——也談香港文學〉,《香港文學》,第112期(1994年4月1日),頁4-9。
  • 杜賢:〈蒐集本地作家作品 劉以鬯被委予重任 市局今年推出「作家留駐計劃〉,《新晚報》,1994年3月20日。
  • 張淑儀:〈劉以鬯半世紀的筆耕情緣〉,《明報》,1994年2月17日,第D1版。
  • 王一桃:〈香港文研究的一個成果:讀劉以鬯《短綆集》〉,《香港文學評析》,頁165-166,1994。
  • 採訪、撰文:沈童 向琛:〈五十年事業不尋常:劉以鬯先生的文學路途〉,《文苑》,革新號第四期(1994),頁6-9。
  • 陳德錦:〈甜夢與惡夢之間:讀劉以鬯先生的《島與半島》〉,《文訊月刊》(1993年11月),頁7-8。
  • 邵德懷:〈獨創的文本:讀劉以鬯《島與半島》〉,《澳門日報》,1993年12月24日。
  • 潘亞敏:〈為大道.闢新蹊:側議劉以鬯的《島與半島》〉,《明報月刊》,總第336期(1993年12月),頁96-97。
  • 艾曉明:〈香港.作為小說的主人公─讀劉以鬯先生新出版的長篇小說《島與半島》〉,《華僑日報‧文廊》,第五十期(1993年10月17日),第10版。
  • 林曉東:〈文學,走自己的路─訪著名作家劉以鬯先生〉,《文匯報‧文藝》,第八零一期(1993年10月3日),頁27。
  • 陳德錦:〈甜夢和惡夢之間─讀劉以鬯先生的《島與半島》〉,《文匯報‧文藝》,第七九五期(1993年8月22日),頁29。
  • 羅孚:〈嚴肅的劉以鬯〉,《明報》,1993年8月11日,第21版。
  • 王淑秧:〈漫議劉以鬯小說的創新〉,《新晚報》,1993年7月11日,第7版。
  • 徐志嘯:〈成就與風格的縮影:讀《劉以鬯卷》〉,《大公報》,1993年6月22日,第34版。
  • 秦淮:〈閱讀筆記:劉以鬯與《酒徒》〉,《星島日報‧文藝氣象》,1993年5月28日,第4版。
  • 楊義:〈創造東方詩化意識流藝術:論劉以鬯小說藝術之三〉,《文匯報》,1993年2月23日,頁34。
  • 楊義:〈中國意識流小說《酒徒》:論劉以鬯小說藝術之二〉,《文匯報》,1993年2月21日,頁28。
  • 楊義:〈論劉以鬯小說藝術〉,《文匯報》,1993年2月14日,頁25。
  • 楊義;發稿編輯:若即:〈創造東方詩化意識流藝術:劉以鬯的小說藝術論〉,《四海港台海外華文文學》,總第25期(1993年1月28日),頁24-33。
  • 也斯:〈現代小說家的作品:讀《劉以鬯卷》〉,《華僑日報》,1992年11月8日,第21版。
  • 李今:〈劉以鬯的實驗小說(六)─《劉以鬯實驗小說選》後記〉,《星島日報‧文藝氣象》,1992年11月2日,第4版。
  • 李今:〈劉以鬯的實驗小說(五)─《劉以鬯實驗小說選》後記〉,《星島日報‧文藝氣象》,1992年11月1日,第26版。
  • 李今:〈劉以鬯的實驗小說(四)─《劉以鬯實驗小說選》後記〉,《星島日報‧文藝氣象》,1992年10月31日,第4版。
  • 李今:〈劉以鬯的實驗小說(三)─《劉以鬯實驗小說選》後記〉,《星島日報‧文藝氣象》,1992年10月30日,第9版。
  • 李今:〈劉以鬯的實驗小說(二)─《劉以鬯實驗小說選》後記〉,《星島日報‧文藝氣象》,1992年10月29日,第4版。
  • 李今:〈劉以鬯的實驗小說(一)─《劉以鬯實驗小說選》後記〉,《星島日報‧文藝氣象》,1992年10月28日,第4版。
  • 易明善:〈《香港文叢.劉以鬯卷》的文化價值〉,《文匯報》,1992年10月11日,第13版。
  • 易明善:〈《香港文叢.劉以鬯卷》的文化價值〉,《文匯報》,1992年10月4日,第29版。
  • 也斯:〈現代小說家劉以鬯先生〉,《文訊月刊》(1992年10月1日),頁108-110。
  • 楊素:〈「本地意識」和「本土文學」─訪劉以鬯談「五十年代香港文學」〉,《星島日報‧文藝氣象》,1992年7月8日,第4版。
  • 陳賢茂:〈劉以鬯的文學之路〉,《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總第19期(1992年6月),頁59-62。
  • 白舒榮:〈一部頗富創意的作品 試析劉以鬯長篇小說《對倒》〉,《文匯報》,1992年5月31日,第19版。
  • 〈香港作聯理事會推選曾敏之連任會長 副會長劉以鬯、黃維樑〉,《四海港台海外華文文學》,NO.15,’92第3期(1992年5月5日),頁60。
  • 謝福銓:〈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讀劉以鬯小小說《追魚》〉,《文匯報》,1992年4月19日,第23版。
  • 張文中:〈劉以鬯:別一種集郵的樂趣〉,《星島日報》,1992年4月15日,第35版。
  • 李今;艾曉明:〈《當代中國文學名作鑒賞辭典》香港文學部分條目選﹝上﹞〉,《香港文學》,第85期(1992年1月5日),頁18-21。
  • 柳蘇:〈劉以鬯和香港文學(節錄)〉,《臺港文學選刊》,第11期(1991年11月6日),頁23-25。
  • 〈劉以鬯作品年表〉,《臺港文學選刊》,第11期(1991年11月6日),頁23。
  • 〈劉以鬯〉,《臺港文學選刊》,第11期(1991年11月6日),封面裏。
  • 漢聞:〈文壇老將劉以鬯〉,《四海港台海外華文文學》,第12期(1991年11月5日),頁78-79。
  • 何慧:〈一本關於文學的小說:談劉以鬯小說《酒徒》〉,《文匯報》,1991年10月13日,第21版。
  • 楊升橋:〈「前衛」的文學觀和技巧:評劉以鬯的《酒徒》〉,《香港文學》,第80期(1991年8月5日),頁81-83。
  • 東瑞:〈靠對白推展情節:劉以鬯小說《珍品》的特色〉,《創作手記》,頁102-103,1991年8月。
  • 朱惠文:〈劉以鬯小說中人際關係及敘事手法〉,香港: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本科生畢業論文,1992年。
  • 謝福銓:〈探求與創新:讀《劉以鬯卷》中的實驗小說〉,《文滙報》,1991年6月30日,第18版。
  • 漢聞:〈文壇老將劉以鬯〉,《香港文學報》,第十一期(1990年10月),頁1版。
  • 潘亞敏:〈劉以鬯的說藝術世界〉,《文滙報》,1990年6月24日,第22版。
  • 容世誠:〈「本文互涉」和背景:細讀兩篇現代香港小說﹝下﹞〉,《香港文學》,第65期(1990年5月5日),頁18-23。
  • 柳蘇:〈劉以鬯和香港文學〉,《四海港台海外華文文學》,第2期(1990年3月5日),頁79-84。
  • 林承璜:〈劉以鬯小說創新散論〉,《文學世界(1987)》,第8期(1990年1月),頁87-105。
  • 王一桃:〈劉以鬯 艱苦拓荒 中流砥柱〉,《香港作家掠影》,1990年,頁1-5。

1980 – 1989

  • 東瑞:〈文壇馳騁半世紀:傑出小說家劉以鬯〉,《文匯報》,1989年11月19日,第18版。
  • 東瑞:〈劉以鬯的蛇〉,《星島晚報》,1989年11月15日,第14版。
  • 胡文軍:〈半夢半醒 夢中述懷:劉以鬯《副刊編輯的白日夢》評析〉,《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總第12期(1989年7月),頁71-72。
  • 東瑞:〈劉以鬯:推動華文文的功臣〉,《華人月刊》,總第92期(1989年3月),頁57-59。
  • 柳蘇:〈劉以鬯和香港文學〉,《博益月刊》,第16期(1988年12月15日),頁90-97。
  • 黃繼持:〈劉以鬯小說在“形式”上的創獲〉,《臺港文學選刊》,第5期(1988年9月),頁23。
  • 盧昭靈:〈評《劉以鬯研究專集》〉,《文匯報》,1988年4月3日,頁20。
  • 潘亞暾:〈創新 培苗 橋樑:訪香港老作家劉以鬯先生〉,《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總第8期(1987年10月),頁57-59。
  • 黃繼持:〈「劉以鬯論」引耑〉,《八方文藝叢刊》(1987年8月),第6輯,頁68-73。
  • 王南:〈劉以鬯的《對倒》〉,《信報》,1987年6月22日,第14版。
  • 黃志:〈劉以鬯印象〉,《明報》,1987年6月13日,第18版。
  • 陳雲根:〈「開卷有益」徵文比賽得獎作品選刊:眾人皆醉我獨醒:評劉以鬯的《酒徒》中的先知角色及其他〉,《讀者良友》,第36期(1987年6月),頁59、61。
  • 林融:〈獨語於二十四座風景之間:讀兩年來的《香港文學》扎記〉,《香港文學》,第25期(1987年1月5日),頁79-84。
  • 東瑞:〈記劉以鬯及其主編的《香港文學》〉,《澳門日報》,1986年7月30日。
  • 海暘:〈也談可珍視的《短綆集》〉,《文匯報》,1986年7月27日。
  • 黃繼持:〈汲深〉,《文匯報》,1986年6月20日。
  • 曾聰:〈《短綆集》與劉以鬯文學活動〉,《新晚報》,1986年5月15日,第12版。
  • 桑妮:〈劉以鬯「短綆集」 一本富有學術價值的書〉,《明報》,1986年5月14日,第16版。
  • 西波:〈劉以鬯的《短綆集》:一本深具學術價值的文學評論集〉,《文匯報》,1986年5月11日,第12版。
  • 樂嘉樂:〈《香洪文學》:一本囼際性的中文文學月刊〉,《文學報》,1986年4月3日。
  • 易明善:〈劉以鬯:刻意創新的香港作家〉,《文藝報》,1986年3月1日。
  • 潘亞暾:〈港人心態的寫照:劉以鬯新作《一九九七》述評〉,《文學報》,1985年13月5日。
  • 陳德威:〈劉以鬯一九九七〉,《星島日報》,1985年8月31日,第19版。
  • 陳不諱:〈孜孜不倦於創新 讀劉以鬯的《春雨》〉,《大公報》,1985年8月19日,第16版。
  • 東瑞:〈《春雨》閱讀札記〉,《新晚報》,1985年8月11 日,第12版。
  • 西波:〈小說集《春雨》〉,《明報》,1985年8月2日。
  • 斯人:〈心事浩茫聽「春雨」:讀劉以鬯中短篇《春雨》〉,《新晚報》,1985年8月1日,第9版。
  • 黃傲云:〈意識流的剖切面(節錄):劉以鬯的《酒徒》〉,《讀者良友》,第三二期(1985年8月)。
  • 盧昭靈:〈回憶《淺水灣》:兼談《代小說論》〉,《星島晚報》,1985年7月3日。
  • 何東平:〈試論香港作家劉以鬯的小說觀〉,《當代文藝探索》,第四期( 1985年7月)。
  • 張漢基:〈讀《天堂與地獄》〉,《文匯報》,1985年6月1日。
  • 姚永康:〈偶然性與必然性:談劉以鬯的《打錯了》〉,《讀者良友》,第11期(1985年5月),頁95。
  • 力匡:〈聽說:致劉以鬯〉,《星島晚報‧大會堂》,1985年2月6日。
  • 黃繼持:〈略談《赫爾滋夫婦》〉(節錄),摘自《〈香港短篇小說選(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讀後記》,香港:集力出版社,1985年。
  • 關衛寧:〈「意識流」和劉以鬯的小說〉,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本科生畢業論文,1985年。
  • 張漢基:〈深刻反映了現實社會:讀劉以鬯的「一九九七」有感〉,《文匯報》,1984年11月18日,第16版。
  • 姚永康:〈別具新意的小說:《酒徒》藝術芻議〉,《讀者良友》,第五期(1984年11月)。
  • 堅城:〈劉以鬯的「一九九七」〉,《新報》,1984年10月28日。
  • 海暘:〈劉以鬯小說新集《一九九七》〉,《文匯報》,1984年10月5日。
  • 迅清:〈香港的故事〉,《大拇指》,1984年10月1日。
  • 楊翼:〈劉以鬯〉,《城市周刊》,第62期(1984年10月)。
  • 張弢:〈短篇「一九九七」 劉以鬯之六個短篇結集出版〉,《明報》,1984年9月28日,第10版。
  • 梁秉鈞:〈《酒徒》與《優力栖斯》的意識流技巧之比較〉,《星島晚報‧大會堂》,1984年2月8、15日。
  • 余瀾:〈刻意創新的作家:《劉以鬯選集》〉,《深圳特區報》,1984年1月15日,第4版。
  • 許翼心:〈論劉以鬯在小說藝術上的探求與創新〉,《台灣香港文學論文選》,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
  • 梅子:〈過了百期的《星島晚報‧大會堂》〉 ,《文藝雜誌》,第七期(1983年9月)。
  • 〈四十年代居港編雜誌 端木蕻良與香港文學 劉以鬯提出最新資料〉,《明報》,1983年8月12日。
  • 南思:〈再談《打錯了》〉,《新晚報》,1983年7 月17日。
  • 絢靜:〈毫厘千里〉,《快報》,1983年7月14日。
  • 古劍:〈也談《打錯了》〉,《新晚報》,1983年7月3日。
  • 南思:〈關於短篇創作《打錯了》〉,《星島晚報》,1983年6月29日。
  • 桑妮:〈錯得重要〉,《快報》,1983年6月 9日。
  • 關秀瓊;溫綺媚:〈筆談會:香港文藝期刊在文壇扮演的角色:細談「淺水灣」:劉以鬯訪問記〉,《文藝》,第七期(1983年9月),頁26-28。
  • 鍾玲、葉娓娜、王仁藝、王曉堤、姚啟榮、黃維樑:〈《酒徒》的意義和技巧〉(節錄),《文藝雜誌》,第六期(1983年6月)。
  • 鍾玲、葉娓娜、王仁藝、王曉堤、姚啟榮、黃維樑:〈略談劉以鬯的《天堂與地獄》及其他〉(節錄),《文藝雜誌》,第六期(1983年6月)。
  • 迅清:〈別樹一幟的小說《酒徒》〉(節錄),《文藝雜誌》,第六期(1983年6月)。
  • 許翼心:〈題材相似,手法不同,意趣迥異:讀舒巷城和劉以鬯同名小說《吵架》〉,《廣州文藝》,第七期(1983年)。
  • 梅子:〈劉以鬯及其文學成就〉,《吉隆坡南洋商報》,1982年12月27日。
  • 梅子:〈劉以鬯及其文學成就〉,《文藝》,第4期(1982年12月),頁13-21。
  • 東瑞:〈資深老作家劉以鬯〉,《星洲日報》,1982年11月22至23日。
  • 周粲:〈劉以鬯的《龍鬚糖與熱蔗》〉,《南洋商報》,1982年10月11日。
  • 雁楓:〈劉以鬯新著《看樹看林》〉,《晶報》,1982年9月14日。
  • 融民:〈劉以鬯的《看樹看林》〉,《文匯報》,1982年9月3日。
  • 東瑞:〈劉以鬯編《外國短篇小說選》〉,《文匯報》,1982年5月14日,第16版。
  • 涂陶然:〈在創作中不斷求新意:劉以鬯《天堂與地獄》讀後〉,《星洲日報》,1982年3月20日。
  • 桑妮:〈香港文學的典範作品:讀劉以鬯《天堂與地獄》〉,《星洲日報》,1982年2月25日。
  • 戴天:〈劉以鬯六觀:讀《天堂與地獄》〉,《明報月刊》,總第194期(1982年2月),頁63-64。
  • 東瑞:〈香港文學的佳作:讀劉以鬯的《天堂與地獄》〉,《大公報》,1982年1月12日,第13版。
  • 羅貴祥:〈評劉以鬯的「對倒」〉,《大拇指》,第147期(1982年1月1日),8-9版。
  • 佘瀾:〈在創作中不斷追求新意:劉以鬯《天堂與地獄》讀後感〉,《新晚報》,1981年12月24日。
  • 〈「天堂與地獄」 廣州出版劉以鬯小說集〉,《明報》,1981年11月5日,第21版。
  • 東瑞:〈資深老作家劉以鬯〉,《鏡報》,總第63期(1982年),頁60-62。
  • 梅子:〈《天堂與地獄》札記〉,《文匯報》,1981年12月25日。
  • 訪問:何福仁、冷雲、迅清;整理:迅清:〈劉以鬯先生談「中國新文學叢書」〉,《大拇指》,第140期(1981年9月15日),頁8。
  • 李維陵:〈劉以鬯的小說藝術:從《廣州文藝》兩篇文章說起〉,《新晚報‧星海》,1981年7月28日。
  • 東瑞:〈略談劉以鬯的小說——《劉以鬯選集》讀後〉,《新晚報‧星海》,1981年7月28日。
  • 新晚報記者:〈劉以鬯訪問記〉,《新晚報‧星海》,1981年7月28日。
  • 一新:〈致力創新的小說家:劉以鬯〉,《南風》,1981年3月28日。
  • 海辛:〈劉以鬯迷戀新文學〉,《文匯報》,1981年3月23日,第10版。
  • 王良和:〈評析劉以鬯的《蜘蛛精》:兼論短肩小說的價值〉,《香港第七屆青年文學獎文集》,1981年。
  • 蘇叔陽:〈《鏈》是難得的好作品〉(節錄),《讀書》,第十期(1981年)。
  • 許翼心:〈別開生面的故事新編:談劉以鬯和他的意識流詓體小說寺內》〉,《廣洲文學》,第四期(1981年)。
  • 羅貴祥:〈評劉以鬯的《對倒》〉,《弘道 聖保羅書院校刊1981-1982》,1981年,頁75-78。
  • 載畏夫:〈娛樂自己‧娛樂別人:談劉以鬯及他的小說〉,《新加坡文藝》,第二期(1981年)。
  • 李維陵:〈劉以鬯的三本小說〉,《大拇指》,第126期(1980年12月),頁8-9版。
  • 輝:〈慾望的《陶瓷》〉,《明報》,1980年10月15日。
  • 本刊記者:〈劉以鬯談創作生活〉,《開卷月刊》,總第22期(1980年10月),頁2-5。
  • 阿花:〈劉以鬯選集〉,《大拇指》,第121期(1980年9月15日),頁8版。
  • 萋葉:〈賞玩《陶瓷》之餘〉,《香港文學》,第四期(1980年5月)。
  • 李維陵:〈不碎的「陶瓷」:介紹劉以鬯的新著《陶瓷》〉,《開卷月刊》,總第16期(1980年4月),頁10-11。
  • 梅子:〈尋求新路向的印:《劉以鬯選集》讀後〉,《文匯報》,1980年3月28日。

1970 – 1979

  • 靈文:〈劉以鬯愛書成癖〉,《開卷月刊》,總第12期(1979年12月),頁2-4。
  • 羅桂萍:〈酒醉酒醒酒醉:劉以鬯的「酒徒」〉,《理工學生報》,第8卷第4期(1979年12月),頁14。
  • 王良和:〈評析劉以鬯的《蜘蛛精》〉,《大拇指》,第104期(1978年10月15日),頁9版。
  • 朱墨:〈現實主義及其他:與劉以鬯、白先勇先生商榷〉,《新晚報‧星海》,1979年9月18日。
  • 李維陵:〈《酒徒》淺探〉,《星島日報》,1979年5月30日。
  • 〈大家談劉以鬯的作品〉,《香港文學》,創刊號(1979年5月),頁22-23。
  • 蔡振興:〈兩隻手寫作的小說家〉,《香港文學》,創刊號(1979年5月)。
  • 芸:〈與劉以鬯的一席話〉,《香港文學》(1979年5月),創刊號,頁13-16。
  • 穆思林:〈寺內:劉以鬯的技巧和內容〉,《香港文學》,創刊號(1979年5月),頁9-12。
  • 〈劉以鬯答客問〉,《香港文學》,創刊號(1979年5月),頁5。
  • 唐大江:〈《酒徒》小介〉,《香港文學》,創刊號(1979年5月)。
  • 楊克明:〈劉以鬯的《酒徒》〉,《自立晚報》,1979年4月22日。
  • 藍田:〈劉以鬯的端木蕻良論〉,《大拇指》,第67期(1977年11月15日),頁9。
  • 迅清:〈試評劉以鬯的「寺內」〉,《大拇指》,第64期(1977年10月),頁8。
  • 克亮:〈《端木蕻良論》〉,《明報周刊》,1977年11月6日。
  • 李維陵:〈劉以鬯的「寺內」〉,《星島日報》,1977年6月15日,第30版。
  • 山爾:〈劉以鬯印象記〉,《大拇指》,第56期(1977年3月1日),頁10。

1960 – 1969

  • 振明:〈解剖《酒徒》〉,《 中國學生周報》,第841期(1968年8月30日)。
  • 李英豪:〈小說技巧芻論〉,《好望角》,第六號(1963年5月20日)。
  • 何煜賢:〈如果海明威在香港 讀劉以鬯的「酒徒」〉,《中國學生周報》,第960期(1970年12月),第4版。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