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專輯 > 劉以鬯先生 > 簡介

(攝於2014年)

 

劉以鬯(1918-2018),原名劉同繹,字昌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1941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同年到重慶,曾主編《國民公報》和《掃蕩報》副刊。1945年回上海,任《和平日報》總編輯,後創辦懷正文化社,出版中國新文學作品。1948年來港,先後任《香港時報》《星島周報》《西點》等報刊雜誌編輯、主編。1952年到新加坡,任《益世報》主筆兼副刊編輯,後到吉隆坡任《聯邦日報》總編輯。1957年回港後,繼續從事報紙副刊的編輯工作,曾主編《香港時報.淺水灣》、《星島日報.大會堂》等。1985年,創辦和主編《香港文學》月刊,任總編輯至2000年。1988年,以港澳地區特邀代表身份參與「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1994年,為香港市政局「作家留駐計劃」第一任作家。曾多次擔任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曼谷、澳洲等地徵文比賽評審委員。2001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及銅紫荊星章。2015年,獲頒「香港藝術發展獎」之「終身成就獎」(2014)。曾任香港作家聯會會長。

創作有小說、散文、詩歌、評論等多種文字。1936年開始創作,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流亡的安娜.芙洛斯基〉。一直致力於嚴肅文學的創作,主張文學創作要有試驗和實踐。代表作品有小說《酒徒》《對倒》《寺內》《打錯了》《島與半島》《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模型.郵票.陶瓷》等;評論有《端木蕻良論》《看樹看林》等。小說作品《劉以鬯中篇小說選》和《對倒》,分別獲第四屆和第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推薦獎。

有關劉以鬯先生及其家屬捐贈予中大圖書館的藏品,請詳見「劉以鬯書信文件」。主要是劉以鬯任報社編輯期間收集有關中國文學的剪報資料和期刊文章,亦有信函、校對字條、手稿、戲橋和獎狀等。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