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1905-50)是著名的現代派詩人。1938年,戴望舒從上海來港,因緣際會下加入剛創刊的《星島日報》,主編文藝副刊「星座」,並參與推動抗戰文藝工作。1941年12月日軍攻陷香港,1942年春天,戴望舒被日軍逮捕,拘禁於中環域多利監獄,曾「挨毒打,受饑餓,受盡殘酷的苦刑」。戴望舒的詩歌〈獄中題壁〉和〈我用殘損的手掌〉,都與香港的遭遇相關。
是次大館對談邀請香港作家陳智德博士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黃念欣博士講述二戰期間的戴望舒,如何在香港留下一段一段久經遺忘的、殘損的筆跡。此外,閱讀《陳君葆日記》與《葉靈鳳日記》,遙想早期香港文人在中西區的生活起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日子。
大館對談:監獄系列 – 殘損的香港筆跡:戴望舒在香港與中西區文學地圖
日期:2024年1月8日(星期一)
時間:下午7時至 8時30分(6時30分開始登記)
講者:陳智德博士(作家、學者)、黃念欣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
場地:大館賽馬會立方(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號)
語言:粵語(大會提供英語即時翻譯)
費用:全免
報名及詳情:請至該網址登記。
主辦:大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