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美術》於1976年2月創刊,發起人為古蒼梧、文樓、黃繼持、溫健騮、小思、余丹和張曼儀等。據古蒼梧〈我與「文學與美術」、「文美」、「八方」〉所記,雜誌對象為「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學生或職業青年」。創刊號〈徵稿啟事〉言明雜誌選稿原則,要求創作「作品內容能反映生活」,理論性及介紹性的文章「則希望能深入淺出,簡潔明瞭」。在1977年1月第6期〈告讀者書〉,該社宣布雜誌會由雙月刊改為月刊,並更名為《文美月刊》,在1977年4月出版第一期。
《文美月刊》基本上承接過去的編輯方針,並加強編者、作者、讀者的交流。雜誌曾結合文學、攝影、漫畫、速寫等藝術媒介,製作以榕樹頭、大澳、西環和中環等香港地方為主題的專輯。《文美月刊》至1978年3月停刊,共出版12期。停刊號〈珍重再見〉一文,指出「我們深深感到本身的水平、能力仍嫌不足,極需停下來認真總結、充實、提高」,因此決定停辦雜誌。
莫樺〈懷念《文美》〉表示,「《文美》當時的信念令我們曾參與其中的青年影響深遠」,包括張秉權、靳棣強、黃紀鈞(尊子)、左彥芬、一木、李家昇和古兆奉等。陳子謙在論文〈「火紅年代」青年刊物的身分探索與文學探索〉中提到,從《文學與美術》到《文美月刊》,主張的「反映生活」,由「努力書寫低下階層的苦況」,改變為親身走訪、「開拓生活經驗」。因此,《文美月刊》留下了「知識分子在文藝路上嘗試走近群眾的珍貴足跡」。香港文學資料庫已收入《文學與美術》和《文美月刊》之目錄及全文影像資料,歡迎讀者瀏覽。
《文學與美術》 | 《文美月刊》 |
館藏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