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戀曲屬海辛(鄭辛雄,1930─2011)早期的小說作品,以筆名范劍發表,初版印於1959年,由藝美圖書公司出版。海辛對此書頗為重視,「在香港為我印第一本書的是藝美圖書公司,是我最早的長篇小說《青春戀曲》,雖有稿費,也只得啖笑而已,但已很高興了」。作者在〈再版題記〉中說,《青春戀曲》的出版過程並不順利,完稿後「雪藏」了「至少在兩年之上」,才有出版社願意出版,不禁慨嘆「初出茅廬新人要印一本書的確不容易」。《青春戀曲》改編自作者的一首敘事詩,該詩的意念來自作者朋友的故事。書中亦刻意保留了幾句原詩,並轉化成故事中女主人公所寫的歌詞,配合男主人公所作的樂曲,在故事中穿插,成為小說的主調。

小說的男主人公孟然為前途無限之年輕演奏家,在一次偶然之下,遇上了女主人公文妮,二人在廣州相戀。後來孟然病重,幸得文妮照顧,「青春戀曲」就是孟然為報答文妮寫成的。到了抗戰時期,為躲避戰亂,二人離開廣州,相約等到和平時候才結婚。好不容易捱到抗戰結束,二人回到廣州圓婚,男主人公卻被昔日為日本人服務的權貴請去表演,他一口拒絕,隨即被捕,飽受八個月的牢獄之苦,在獄中更失去了左腿。期間文妮誤信傳聞,以為孟然已給槍斃,所以遷出舊居,到香港工作,後來更認識了知名演奏家李星帆,得到對方照顧,二人過着同居生活。孟然出獄後發現妻子不知所蹤,到處尋覓後仍一無所獲,失意之際,受鄉親之請,赴星洲教書。二人以為從此不再相見,男主人公後來移居香港,易名為高原,結果在此地重逢。在男主人公同事兼好友、星帆的弟弟──星揚的協助下,二人排除萬難,再次團聚。

海辛在作品中往往流露濃厚的本土氣息,有「香港鄉土作家」之稱。較早期的《青春戀曲》雖未有後期作品的「鄉土」氣息,但顯然有意將故事情節與地方連繫起來。小說經常提及某些香港的風物,例如薄扶林道的香港大學和教堂、黃大仙的廟宇、「登山電車」的窗外景色、從山頂俯瞰城市風景等等;作者又巧妙安排場景轉換,每當人物離開原來的生活空間,出外遊歷,便同時將情節向前推進。例如星揚約會高原的看護綺明到九龍遊玩,趁機向對方表白;星揚、綺明邀請高原與文妮到淺水灣旅行,隨即化解男女主人公的心結,故事亦得到圓滿的結局。

范劍(海辛)《青春戀曲》

© 2025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