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春天》為黃崖第二本出版的著作,於1957年6月由友聯出版社初版。書中收錄了八篇短篇小說,當中的〈籬〉、〈狂風暴雨〉、〈鳳凰崗〉已刊登在《中國學生周報》上。黃崖於1950年南來香港,當時只有十八歲,便出任友聯出版社校對員,任《大學生活》編輯委員、《中國學生周報》副社長,留港不夠十年已出版了五部著作,第一部著作為長篇小說《一顆星的殞落》(1954),由文壇出版社出版。黃崖於1959年到馬來亞接替申青(余德寬)和方天任蕉風出版社社長兼主編,離港後仍一直與香港文藝界保持聯繫,任內把他銳意改革的《蕉風》移到香港印刷,亦有向《當代文藝》等期刊供稿。許定銘提到「即使後來離開了香港,他的小說仍多由香港高原出版社出版,把他稱為『香港作家』一點也不為過」。

在友聯出版物中的廣告可見《草原的春天》的介紹:「這是作者的成名作,書中的八篇小說各有千秋,風格清新,立意嚴謹,文筆細膩,尤以『草原的春天』一篇最為讀者讚譽。」〈草原的春天〉是書中的點題作,亦是篇幅最長的一篇。許定銘認為大概黃崖「特別愛此篇」才作為書名:「作者用兩萬多字寫蒙古漠南兩個世仇民族,因愛情而得以和解的故事。」愛情以外,小說描繪了蒙古大漠的地貌與族人生活,作者顯然搜集了大量資料才動筆。 《草原的春天》收錄的作品除了〈草原的春天〉,幾乎都敘述了作者對香港的觀察和經驗。〈籬〉寫的是以香港作為背景的國族經驗,並體現於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她出身於香港,有着英國血統,卻「苗條得像中國姑娘」,「儀表大方得有些像美國人」,「有英國貴族那種高貴的氣質,但卻沒有那種高傲的態度」。男女主角兩情相悅,但女方家人非常排斥她與中國人交往,男方失戀就只因他是「六萬萬中的一個」。作家處理愛情主題,亦滲入了國族意識,筆下塑造的主人公,抒發了受歧視的憤慨與無奈。

〈狂風暴雨〉分兩期連載於《中國學生周報》,為書中篇幅第二長的作品。〈狂風暴雨〉是一個驚險的尋寶之旅,主人公與朋友從日軍手上得到藏寶圖,幾經苦難、爾詐我虞、互相出賣,主人公即使英勇無比,寶藏始終石沉大海。緊張的情節過去,主人公與部屬回到香港,「有一種新奇的感覺,覺得我好像是第一次來到香港,覺得我好像是來到一個新的地方」,因為主人公打算在此開展「新的生活」。香港不是故事的主要場景,但在小說中有其特殊位置:主人公即使從香港出發,他沒有視這裏為家,即使再回到香港,也僅視之為落腳的地方。

黃崖《草原的春天》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