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伯雨(1906-1992),名秉蔭,又名貞白,筆名高適、林熙、溫大雅、秦仲龢等。在香港出生,原籍廣東澄海。祖父楚香、父親舜琴經營名號元發行、元章盛、元得利等南北行生意。曾跟名家如溥心畬習書畫、學篆刻,遊學英國。在上海與唐雲笙(唐大郎)、王辛笛等往來,開始從事寫作。自1937年避地來港,後賣文為活;編過報紙副刊,五十年代開始為報紙撰寫專欄。譯有《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紫禁城的黃昏》。1966年創辦《大華》半月刊,後改為月刊,1971年停刊。並印行黃秋岳遺著《花隨人聖酓摭憶》補篇、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等書。

《聽雨樓隨筆初集》在1961年5月由香港上海書局出版,選取27篇文章。高伯雨在〈自序〉中指,初集文字「大都在新加坡兩家報紙和香港三四家報紙所登過的,內容仍以談近代事物為多」。本館藏有高氏簽贈葉靈鳳本,署名「貞白」。1991年再由社會理論出版社出版《聽雨樓隨筆》,收集1971至1991年在香港報刊上登過的21篇文字。

1998年由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聽雨樓隨筆》,有瞿兌之〈序〉,稱賞高伯雨筆調輕快,「妙緒環生而並不是胡扯,談言微中而並不涉輕薄」,是從子書及唐宋人作品中汲取而加以變化的文章風格。

2012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在高伯雨逝世二十周年之際,整理、出版《聽雨樓隨筆》十卷,當中有依高氏親存剪報編排結集的佚文。盧瑋鑾〈一編苦道去來今——為高伯雨先生眾書重刊而寫〉指出,高伯雨「筆下也寫過香港社會文史掌故,特別講他家族在南北行發展的故事、幾十年與無數留港文化人的交往,這都是難得而應保留的香港歷史。由於他慣寫日記、又留剪報,故資料可靠。再加上其他翻譯本或人物傳記,足見他在文史研究的苦功,不容就此湮滅。」

《聽雨樓隨筆初集》

館藏詳情:

      《聽雨樓隨筆初集》 (1961)

      《聽雨樓隨筆》 (1991)

      《聽雨樓隨筆》 (1998)

      《聽雨樓隨筆》 (2012)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