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淪陷期間,黃偉伯、謝焜彝、馮漸逵、伍憲子等組結天風詩社,敘述淪陷時期之社會慘況。至1945年大戰結束前,四人另組碩果社,黃偉伯有〈乙酉五月廿一日組成碩果詩社,賦呈焜彝、憲子、漸逵三友〉紀事:「天風吹已散,碩果幸猶存。」兩年後黃氏再為《碩果社第一集》作〈序〉,解說結社因緣:「因時局之不靖,詞客之雲散,蒞會者寥若晨星,爰以『碩果』二字名社,非自矜也,蓋有感也。」詩社成立有排遣艱困韶光之意,「以誌香江一島,遭時喪亂,朋儕萍聚之緣」。

碩果社自1947年刊印《碩果社第一集》,至1966年刊行詩集共九輯,輯錄詩詞作品共七十餘家,另有以溪、西、雞、齊、啼韻叠韻而成之酬唱集《雞鳴集》。除四位創社成員外,還羅致了李景康、陳荊鴻、許菊初、何直孟、韋汪瀚、吳肇鍾、張紉詩、潘小磐、何叔惠、楊舜文等同好。碩果社活躍於五、六十年代,一直至七十年代方解散,屬香港戰後重要詩社。

碩果社雅集每兩星期一會,積稿至五十期,則酌量選刊,約兩歲輯一冊。第一集所刊〈碩果詩社簡章〉,點明詩社有「提倡風雅,切磋學問,不談政治,不涉黨派」的宗旨,而社員亦需「由社友介紹,經同人贊成」,方可參加。至第九集所載〈簡章〉,雖不乏修訂,此兩項依舊不變。結社十年又有《碩果社雅集細則》,詳列分席、名次等項,可證雅集之認真嚴謹。

據黃坤堯〈碩果社簡述〉指,碩果社詩人不少沒有專集傳世,社集可以保存一代文獻,亦可呈現四十至六十年代香港詩詞的藝術成就及社會風貌。再者,「碩果社詩人群具有承先啓後的時代意義,尤多從事於文教工作,發揚墜緒,指導後學,推動香港詩詞的發展,成就至大」。是次「風雅傳承」展覽,即展示了碩果社詩集、詩人手迹及雅集照片等珍貴資料,歡迎各界人士蒞臨參觀。

《碩果社第一集》

《碩果社第九集》

館藏詳情:

      《碩果社第一集》

      《碩果社第九集》

      《雞鳴集》

      《碩果社雅集細則》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