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俠(1940)是望雲(1910-1959)的成名作,於1939年連載於《工商日報》旗下的小型報《天光報》,後來輯成單行本並改編成電影。望雲原名張文炳,就讀聖若瑟書院,早於二十年代以筆名張吻冰為香港新文學拓荒,在「新文學第一燕」《伴侶》《墨花》上發表作品。他參與香港第一個新文學團體「島上社」,並主編團體同人的雜誌《鐵馬》和《島上》。與望雲同代的侶倫在《向水屋筆語》中說:「在抗日戰爆發以後,有部份曾經為新文藝工作致力的作者,卻隨了讀者『口味』的轉變:離開了新文藝崗位,換了筆名去寫連載的章回體小說」。其實張吻冰早於戰事爆發前就另起筆名望雲,發表連載小說《黑俠》並「贏得了讀者」,自此以望雲之名寫下多部通俗作品。資深報人燕青在〈追憶幾位小說家〉說:「那時候,還有報童沿街叫賣報紙,但卻不叫《天光報》,而是隨街叫道:『黑俠來了!黑俠來了!』由此可見望雲的小說是如何的受歡迎」。

《黑俠》於1940年結集成單行本,分上下兩冊先後於4月和6月出版,上冊由大力支持新文學出版的梁國英書報局發行,下冊則由美美有限公司發行,兩冊同由《星島日報》承印。小說以驚心動魄的情節與愛情故事貫穿,確立了俠盜、間諜的通俗小說類型。小說以中日戰爭為主軸,緊扣三四十年代的時代脈搏,俠盜主人公雷君孟穿梭粵港滬劫富濟貧,邂逅專責對付漢奸的反間諜專員李青薇,二人分屬國家體制內外,卻在大時代中同仇敵愾。吳昊在〈海角癡魂:論香港流行小說興盛(1930-1960) 〉中認為「黑俠和李菁薇的情義在動亂時代很易引起讀者共鳴」,許定銘亦在〈漫談望雲與《黑俠》〉指出「際此同仇敵愾之時,抗日救國,手誅漢奸之小說,怎能不大大暢銷?」

望雲曾任電影編導,他的電影路卻不甚平順,唯有轉回文字工作試寫通俗小說。據平可〈誤闖文壇憶述〉,「望雲」之名來自廣州話俗語「睇天」,有窮途末路的意思,意謂筆耕是最後一途。諷刺的是當望雲的成名作《黑俠》出版單行本後一年,即獲南洋影片公司邀請將小說改編成電影,由陳鏗然導演,吳楚帆、路明主演。電影延續了連載小說的成功,成為當年的賣座電影,連續放映十一天,每場滿座。據電影掌故余慕雲考證,電影公司更破格邀請男主角吳楚帆登台助慶,宣稱為香港電影史上首次。電影的成功讓望雲於戰後重返影壇,續編《黑俠與李青薇》於1948年上演,此後任娛樂戲院的宣傳部,曾獲推薦任邵氏公司的宣傳主任。

《黑俠》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