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彎的岸壁》由香港的友聯出版社於1958年出版,為姚拓(1922-2009)第二本出版的單行本。姚拓於1950年到港,靠零散工度日,到1952年在工場認識了後來成為《兒童樂園》主編的閻起白。1953年,姚拓經閻介紹任《中國學生周報》校對員,兩個月後獲社長余德寬升任編輯,同年於《中國學生周報》第43期的「新苗」版發表首篇文學作品〈豐收的故事〉,後陸續發表〈辛酸的回憶〉和〈二表哥〉。這些作品後來輯錄成第一本作品集《二表哥》(1956),由友聯出版社出版。除了撰稿和編務工作,姚拓亦參與《中國學生周報》通訊組播音,主講「漫談平淡的文字」、「中國舊小說淵源與轉變」等等,1953年6月更接任總編輯。

《彎彎的岸壁》正式出版之時作者已離港到馬來亞定居,所以集中十二篇短篇小說有香港時期的作品,亦有部份完稿於馬來亞。當中不少作品已於香港和新馬文藝雜誌上發表,例如香港時期的〈船頭上的雞籠〉和〈趙承祿〉,分別發表於《中國學生周報》第164期(1955)和《海瀾》第五期(1956)。1957年2月,姚拓舉家遷往新加坡,任《學生周報》主編,繼續與余德寬共事,並參與《蕉風》編務,後更稱為「《蕉風》之父」。他陸續在《學生周報》和《蕉風》上發表作品,《彎彎的岸壁》所收錄的〈小貓〉和〈最不能忘記的臉〉,就分別於《蕉風》第39期(1957)和第55期(1958)上發表。

小說集的點題作〈彎彎的岸壁〉,收入了劉以鬯所編的《香港短篇小說選(五十年代)》(1997)。劉以鬯在〈序〉中說五十年代的香港文學可視為「難民文學」時期,承載了南來知識份子的情感實踐。「擅寫小說」的姚拓亦不例外,不少作品呈現了作家抵港後的生活經驗。作者居港期間曾於荃灣打工,並將經驗投射到作品之中。如〈高家的孩子〉,荃灣作為場景令他聯想「多少年前住過的一個地方」,敘事者重遇舊鄰,以淡然的態度訴說家道中落的故事。〈家庭工廠〉則以荃灣一家破落的工場為題材,作者放入了親身觀察,細緻呈現了底層工人的生活狀態。姚拓有不少描寫工人生活的作品,例如〈奪「妻」之恨〉,敘事點放在一名工廠小人物身上,他一直暗戀的年輕女工嫁給了監工,男工醋意大發,意圖殺死監工,懦弱的他卻始終未敢下手。

彎彎的岸壁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