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墾》創刊號是由香港培正中學新文藝研究會於1939年6月10日出版的文藝刊物,封面由林瑞銘先生題字。蔚蔭在〈發刊詞〉開首即表明編者們的出版心跡:「我們並不敢以此誇示年青人的得意,也不敢作將來妄想的奴隸。」他們只冀望在「文化不興的區域」和「沉寂的空氣中」,以嶄新的姿態站起來,「徵求同志向作新文藝追求,對新文藝尋求認識的路向」,竭盡微力,在幽暗的環境中,「樹立一株薪生的芽」。 編者都以「青年學生的資格」參與其中,同時呼籲「負有同一志向的熱情的青年」一同參加。

編者認為《文墾》只是一本很渺小的刊物,它之所以能與「這個動盪的大時代行點頭禮」,是得力於「師長的指導」和「同學的幫忙」。另外,編者在〈編後語〉表示他們不以此出版為「滿意」,這不過是他們「對國家的小小工作」,以及作為他們前進的一種安慰和鼓勵。他們冀望「這小小的生命」,能「在師長同學的培植」下,向「光明的道上踏去」。

第一期《文墾》,共收錄十三篇以白話文寫作的文藝作品。除了〈發刊詞〉,首篇刊載的即為紀念黃校長的文章——〈從紀念黃校長談到新文藝研究會〉。撰文者頌三以「春光」比喻黃校長,那抺曾經「照遍紅藍園地二十多年的春光」,能夠趕走嚴冬的春光。文末作者寄望「剛吐的新芽,快放的荷葉」,不但要「繼續奮鬥」,也要「時時紀念著以往撫摩過自己的春光」。香港分校初中部成立的新文藝研究會也曾是給這春光撫摸過的新芽,創刊號開篇即刊載這篇紀念文章,饒富意義。第一期《文墾》的內容還包括文藝評論、小說、詩歌、小品文章和座談會報告等,例如宗佑的〈文章作法的我見〉和由全撰寫的座談會報告,前者討論為文的學習方法,後者則扼要報告兩次座談會的討論重點和概要,第二次座談題目為〈陳衡哲的洛綺思的問題之研究〉,主要就作品的女性獨身思想內容進行討論。另外,以書信體形式寫成的〈給峰〉,作者以頗長的篇幅述說友人富裕的生活狀況,並以此與「勞苦功高的前方將士」和「流離失所的同胞們」相比,鼓勵友人努力自我訓勉,使自己能成為「建立新中國的柱石而努力」;日央的〈五月小品〉,表現對抗戰的勝利期望,「成功像南來的秋雁般快要到了」,而在「不久將來的五月」,作者相信「把恥辱及縛束洗掉及解放後,剩下來的還是風景宜人的好時光」。詩歌方面,刊載多首白話短詩,例如曹傳詠的〈勞動者〉和玉蕾的〈紅的夢〉,前者表達對勞動者受資本家壓迫的同情,後者表現抗戰的激烈鬥爭和勇士為國捐軀所流的熱血。

《文墾》創刊號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