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在香港出版的《六十年代》,是一份以週刊形式,每星期出版一冊的學生雜誌,由李堪紀任督印人,發行者為六十年代社。雜誌的創刊宗旨是希望「能夠使青年們在品德上,學業上,生活上,獲得一點幫助」,編者認為「本刊的態度,是嚴肅的,積極的」,而且願意接納讀者的意見,不斷檢討改進,使讀者感到滿意。例如有讀者提出希望雜誌能「針對學校課程,成為一本學生補助讀物」、另出文藝專號和增加「學生園地」的篇幅。這幾項意見編者全都採納,並在雜誌第36期的〈告讀者〉裡表示,決定於同年八月開始增刊「六十年代叢書」,以文藝創作為主;並由第38期開始改為半月刊,每月一號及十六號出版,內容著重學習與修養,亦增加學生園地的篇幅。
《六十年代》的對象以青年學生為主,內容方面,除了與文學、歷史、科學、數學、音樂等不同科目相關的知性文章,還有實際教導學生如何應付考試的指導文章,以及談論青年修養和閱讀寫作的文章,此外還提供各類益智遊戲,例如填字、剪貼和數學遊戲等,還有攝影名作選、名畫介紹、電影及詩歌欣賞,並且設有「讀者來信」、「青年信箱」,可謂知性和趣味兼備。除此之外,編者會在暑假期間因應情況減少課業知識的篇幅,而增加讀書與生活的內容。
另一方面,《六十年代》設有不同欄目,例如「詩之頁」、「學生園地」,鼓勵青年學生創作和投稿,無論散文、詩歌、中篇短篇小說,或適合學校上演的獨幕劇,只要是「文藝佳作」,「均所歡迎」。當時的「學生園地」收到的稿件特別多,甚至出現積稿的情況,需要每月退稿,編者認為當中有不少佳作,希望學生們能多寫多練習;而在讀者心中,「學生園地」可說是文壇的「一顆新苗」。編者認為這份供學生閱讀的雜誌需要更多營養,希望可以刊載更多「學習生活的文章」,尤其「歡迎報導『學校風光』」,並徵求學校生活照片。凡能按期投寫學校風光的,都可成為通訊員,並可獲長期贈閱。
《六十年代》除了開放園地給青年人投稿,給予愛好寫作的學生及青年人發表的機會與空間,成為推動青年寫作的動力。香港著名作家盧因、崑南和區惠本等也曾在「詩之頁」發表作品。此外,除了本地青年投稿,《六十年代》也刊登外地如新加坡的讀者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