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創刊的《兒童報》,是香港第一份以彩色印刷出版的兒童刊物,由資深兒童文學作家,人稱「劉姐姐」的劉惠瓊創辦,至1966年9月停刊,合共出版272期。劉惠瓊在〈創刊詞〉裡表示,《兒童報》的誕生是經過多月的籌備,在「一群熱愛兒童的工作者的苦心焦思」和「各校老師及社會人士的通力合作支持下」孕育而成。由於劉姐姐時任「麗的呼聲」及「香港電台」兒童節目主持,專為兒童講故事,因此《兒童報》受到教育界及家長的廣泛歡迎。據劉姐姐在訪問裡憶述,《兒童報》創刊初期已有三千多訂戶,其中以官校的學生為主。後來報刊的發行工作漸上軌道,《兒童報》更曾遠銷南洋一帶。

《兒童報》創辦時,編務工作由劉姐姐和妹妹小葵二人包辦。劉姐姐擔任報刊督印人和主編,撰寫每期的頭條故事和每週瑣語,還有不定期的短篇及長篇故事;小葵負責撰寫訪問稿。自第三期開始,當時只有廿八歲的司徒華收取象徵式的薪水加入《兒童報》,擔任總編輯,除了畫圖,還幫忙編寫謎語、成語和兒童故事等。後來梁大江、江啟明和陳球安亦陸續加入《兒童報》,負責繪圖工作。香港兒童文學作家何紫年輕時曾任《兒童報》編輯,負責資料搜集和編撰工作,一直至停刊為止。

《兒童報》內容包羅萬有,包括兒童故事、校園消息、國際新聞、本地新聞、益智遊戲、填字比賽、笑話、兒童漫畫等,同時設有「兒童園地」,歡迎小朋友投稿,分享校園消息和生活,文字或畫稿均可,藉此鼓勵他們創作。編者「全心全力去充實報的內容」,務求適合小朋友閱讀,使他們「彷彿得到一位益友,一位良師」。此外,《兒童報》訪問過的兒童很多,其中包括今天著名的編劇杜國威、翻譯學者和環保人士周兆祥等。周兆祥曾經在訪問中表示,在高小和初中時看《兒童報》,受到劉姐姐、司徒華先生和何紫先生的精神感召,是其中一個促使他決定修讀翻譯的原因。

在最後一期《兒童報》,編者在〈向讀者告別〉裡表示:「兒童報停刊了」,然而他們將「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開辦一家兒童圖書公司,「並有計劃地、逐漸增多地出版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好書。」《兒童報》雖然停刊,然而編者認為這是「換了另一個形式」來跟大家見面。《兒童報》停刊後,部分曾經在報上發表的文章以叢書形式出版,包括童話世界童話天地劉惠瓊生活故事集等。此外,為了「維繫兒童報舊讀者的友誼」,更成立「兒童報舊讀者會」,並出版通訊和舉辦旅行、遊藝會等康樂活動,聯繫編者和讀者之間的友誼。

《兒童報》第一期封面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