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華文獎」)的開展儀式已於2019年1月28日舉行。欣逢「華文獎」二十週年紀念,今屆開展儀式除邀請主禮嘉賓致辭,還得到歷屆得獎人前來支持,場面盛大。

主禮嘉賓:(左起) 何杏楓教授、鄧思穎教授、金聖華教授、
華雲生教授、沈祖堯教授、賴品超教授

開展儀式首先由中大常務副校長華雲生教授致辭。華教授為「華文獎」的豐碩成果感到快慰,並寄願「華文獎」成為連接古今中外的橋樑。華教授感謝由世界各地前來的評審共證盛事,展示創作的風尚與智慧。接著,中大前校長沈祖堯教授強調「大學不能沒有文學」,認為沒有了文學的大學是缺少了靈魂的。沈教授表示很榮幸能在去屆「華文獎」的頒獎典禮見到余光中教授,得以親見大師風範,特向其致敬。

對於不少歷屆得獎者在獲獎、畢業後仍不斷創作,中大文學院暫任院長賴品超教授向他們堅持創作的毅力致敬。談到毅力,「華文獎」榮譽顧問兼決審評判金聖華教授回憶起二十一年前科技不如今天進步,參賽稿件需經手寫、郵寄,行政程序也較為複雜,舉辦文學獎如同逆水行舟。金教授勉勵眾人要有迎難而上的勇氣,讓文學獎能夠繼續發光發熱。金教授更追憶余光中教授,稱其為華文獎的「活水源頭」,感謝其推行華文文學的特殊貢獻和傑出成就。

中大中文系系主任鄧思穎教授和「華文獎」籌備委員會主席何杏楓教授也向余光中教授致意。鄧教授提及創獎評審余教授與中文大學淵源甚深。余教授自七十年代在中文大學任教,開設現代文學課程,亦留下描寫中大的著名文章。何教授除感謝籌委成員及工作人員的辛勞,還介紹了是次「華文獎」為紀念余光中教授特設的展覽,展示余教授的評審手札及手稿等珍貴藏品。

第七屆「華文獎」邀請了四位歷屆得獎人進行對談,四位講者參與的屆別橫跨第一屆至第六屆(麥樹堅先生爲第一屆散文組冠軍得獎人、鄭政恆先生爲第二屆散文組一等優秀獎得獎人、王樂儀女士爲第五屆散文組二等優秀獎得獎人,梁莉姿女士爲第六屆短篇小說組一等優秀獎得獎人),齊聚一堂暢談與「華文獎」的緣分。

四位歷屆得獎人進行對談
(左起) 鄭政恆先生、王樂儀女士、梁莉姿女士、麥樹堅先生

「華文獎」的參賽群體是二十歲左右的大學生,四位講者都分享了當年的創作經歷。麥樹堅及鄭政恆皆提及學生時代的遊歷對其寫作的重要。觀察香港社區以致香港以外的地方,成為兩人創作的泉源。王樂儀和梁莉姿則談起她們藉由寫作,紀錄大學時的成長與思考。大學生思緒豐富,對於自身和社會都有許多思考,四位講者都鼓勵大學生參與「華文獎」,藉由書寫表達自我。

談及獲得「華文獎」對於幾位講者的影響,麥樹堅和鄭政恆皆提及因得獎而有幸在頒獎典禮親灸著名的評審作家,包括劉以鬯先生、余光中先生、白先勇先生、董橋先生等,對初寫作者來說是很大的鼓勵。鄭政恆和梁莉姿亦提及頒獎禮上與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得獎者交流,收穫良多。鄭政恆更提及與一位當年在同一組別的得獎者,如今仍保持著聯繫,足見文學獎不只是榮譽,也是促進交流的重要平台。梁莉姿表示,得獎使她在寫作上的新嘗試得到肯定,也激勵她去不斷思考創作。王樂儀則稱,獲獎使她覺得自己「可以寫下去」,更有信心去認識文學圈子的人。幾位得獎人如今都是活躍的寫作者,華文獎是他們靈光展露的舞台,也鼓勵了他們在寫作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華文獎」以全球專上學院的全日制學生(研究生除外)為對象,共分散文、短篇小說和文學翻譯三組,每組設冠、亞、季軍、一等優秀奬、二等優秀奬和鼓勵奬,合共78名,獎金奬品豐富。評審結果和獲奬名單,將於2020年1月公佈。冠、亞、季軍及一等優秀獎得獎人更將獲邀出席2020年3月於香港舉行的頒獎禮活動,包括於中大舉行的「文學創作及翻譯專題講座」、於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的頒獎典禮和得獎作品展覽。由即日起至2019年5月31日接受網上投稿,網址:https://www.literary.arts.cuhk.edu.hk/

第七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

(記錄︰楊靜宜同學(中文系四年級))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