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期


盧瑋鑾教授獲頒榮譽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於2011年5月16日舉行「第十屆榮譽院士頒授典禮」,藉此表揚八位對大學及社會有卓越貢獻的傑出人士,其中包括在中大中文系任教二十多年、深受學生愛戴、以及備受社會人士敬重的盧瑋鑾教授。盧瑋鑾教授,筆名小思,一九六四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其後擔任中學教師,一九七三年負笈日本進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工作,擔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回港後仍任中學教師,一九七八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一九七九年任教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一九九二年擢升教授,二零零二年榮休後仍義務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二零零八年轉任中心顧問至今,並同時擔任東亞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盧教授於二零零零年榮獲「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模範教學獎」,二零零三年榮獲香港教育學院第二屆「傑出教育家獎」,二零一零年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傑出藝術貢獻獎」。

2002年6月,盧教授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將畢生珍藏的文學材料,悉數捐贈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同時協助圖書館整理及先後創建「香港文學資料庫」(2000)、「香港文學特藏」(2002)和「香港文學檔案」(2005)。盧教授捐贈之作家、學者手稿信函合共八百七十八種,珍貴書籍超過二萬五千冊,期刊超過一千種,以及香港文學文化研究原始材料超過三萬八千種。盧教授所贈書刊,其中民國年間出版的六百冊,文革期間出版的五百冊,一九七零年以前在香港出版的超過三千六百冊,並皆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重要研究材料,其中著名作家簽名本約一千四百冊,涉及作家包括巴金、顧頡剛、豐子愷、冰心、俞平伯、卞之琳、艾青等,彌足珍貴。本館謹此祝賀盧瑋鑾教授榮獲榮譽院士銜,並深切感謝盧教授多年來對本館的關懷和支持。

盧瑋鑾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同人合攝
左起:霍玉貞女士、何以業先生、盧瑋鑾教授、施達理館長、馬輝洪先生



走進香港文學風景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大學圖書館系統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將於2011年6月30日(星期四)下午二時十五分至五時三十分,於香港中文大學聯合主辦「走進香港文學風景(一):與小思老師對談及中大校園文學景點賞覽」,活動包括小思老師與中學生對談文學情懷與本土關注的問題,以及由導賞員現場介紹中大校園的文學景點,分享曾經駐足中大校園的作家文人如陳之藩、余光中、黃國彬、小思等的文學作品,引領參加者細意尋繹中大的人文景觀。有關報名及詳情,請留意教育局及香港文學研究中心網頁。



館藏精粹:《好望角》

1963年3月在香港創刊的《好望角》,是由李英豪、崑南、文樓等人合辦的文藝半月刊,合共出版十三期,由崑南和李英豪輪流擔任雜誌執行編輯,麥泉記書報發行社發行。據李英豪回憶,當時從台灣回來的金炳興後來也加入成為雜誌的中堅份子,直至雜誌因經濟不支停刊之前幾期,仍一直堅持與他參與編校、寫稿、約稿、跑印刷廠等事宜。

《好望角》的出版緣於李英豪當時認為「香港須要有一本像五十年代馬朗主編的文藝新潮,和六十年代初期崑南、無邪、維廉主編的新思潮《詩朵》等類嚴肅刊物,介紹現代最新的思潮,推展一個新的現代文學運動」,他又認為他們絕非要西化,只是希望多吸收世界文藝思潮,彼此可以進行交流。本著這個宗旨,《好望角》推介過西方存在主義文學與哲學,刊載多篇存在主義小說。此外,《好望角》亦引介了大量西方現代主義文學藝術作品和理論,使現代主義創作包括現代詩和現代畫的實驗,得以在香港廣泛展開和進行探索。

《好望角》刊登的作品類型包括詩歌、小說、散文和評論等。詩歌方面,分別刊登了季紅的詩論,商禽、洛夫、張默、葉珊、鄭愁予、辛鬱等台灣詩人的現代詩,香港方面有葉維廉、王無邪、戴天、金炳興、蔡炎培、馬覺和尚木等。譯詩方面,包括英國、法國、美國等著名詩選,大部分來自李英豪手筆,只是用不同筆名。評論方面包括文藝評論、影評、畫論等。小說方面,第一期《好望角》已刊登了台灣陳映真的短篇小說〈噢,蘇珊娜〉。李英豪表示「在香港文壇,《好望角》可以說是最先對陳映真的小說推崇備至,介紹出來」。《好望角》最初是以《中國學生周報》的報紙形式出版,第十一期開始改為袖珍本的雜誌樣式;然而,《好望角》每期的銷售數量,不到一千份,最終因經費問題出版至第十三期便告停刊。

《好望角》第一期封面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
二零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