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期


《明報.世紀詩頁》與《文匯報.新創線》全文上網

香港文學資料庫新增了兩份報章文藝副刊——《明報.世紀詩頁》與《文匯報.新創線》的條目及全文影像。

《明報》自2001年10月開始,每月首個星期日出版「世紀詩頁」,以整頁的篇幅介紹詩歌創作及評論,合共出版十二期,至2002年10月改版為止,曾發表作品的作家包括梁秉鈞、關夢南、鄧阿藍、飲江、鍾國強、陳智德、廖偉棠等。

《文匯報》於2008年1月開始出版每周一期的「新創線」文學副刊,內容以文藝創作為主,刊登年青作家如韓麗珠、鄧小樺、袁兆昌、鄭政恆等的專欄及作品,並且歡迎讀者投稿。2009年8月21日起,改名「文藝天地」,繼續公開園地,刊登作家及學生的文藝創作。如欲瀏覽上述報章文藝副刊,請按以下連結:

《明報.世紀詩頁》 http://hklitpub.lib.cuhk.edu.hk/newspapers/mbsjsy/
《文匯報.新創線》 http://hklitpub.lib.cuhk.edu.hk/newspapers/whbxcx/



小思札記

小思札記

《思潮》4期1928.9.23.廣告

《仙宫》內頁插圖

《仙宫》版權頁

《獻心》版權頁



館藏精粹:《大眾生活》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大批文化人紛紛從國內來到香港,從事文藝工作。除了創辦刊物外,他們也重新出版國內的報刊,《大眾生活》便為一例。

1941年3月,曾在上海主編《生活》周刊和創辦生活書店的鄒韜奮從桂林抵達香港,後來決定在港復刊在上海被迫停刊的《大眾生活》周刊。1941年5月,香港版《大眾生活》召開第一次編委會,討論出版的有關事宜,鄒韜奮任雜誌主編,編輯委員包括千家駒、金仲華、茅盾、夏衍、喬木、胡繩,由生活書店當時在香港新開設的光夏書店總經銷,逢星期六上午出版。1941年5月17日,新一號《大眾生活》正式在香港出版,鄒韜奮(署名本社同人)在復刊詞裡形容此乃「老友的久別重逢」,然而在港復刊的《大眾生活》跟1935年底在上海出版的《大眾生活》,在出版意義和形勢方面「確是不同」,鄒氏認為「……現在,擺在全國人民面前的緊急問題,就是如何使分裂的危機根本消滅,鞏固團結統一,建立民主政治,由而使抗戰堅持到底,以達到最後的勝利。」《大眾生活》就是「為了大眾」,也是「屬於大眾」的一個刊物,「不願意諱病忌醫,對於進步的,有利於民族前途的一切設施固極願盡其鼓吹宣揚之力,但對於退步的,有害於民族前途的現象,我們也不能默爾無言」,縱使受到「誤會與攻訐」,編者相信,他們對於「民族前途的信心與為這信心而不惜一切犧牲的決意」,必能「為讀者諸友們共鑒的」。

《大眾生活》從1941年5月17日復刊,至同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受到日軍攻擊,刊物被迫停刊為止,合共出版三十期,期間從沒有脫期,並廣受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讀者歡迎,每期平均銷數約十萬份,內容包括文藝創作、歷史雜文、政治社論、漫畫及木刻等。而茅盾的日記體小說《腐蝕》在《大眾生活》新一號出版時,已開始在雜誌上連載,每期都引起廣大讀者的注意。此外,雜誌承接了《生活》周刊的傳統,每期設有「信箱」欄,選刊讀者來信和編者覆信,有探討政治或學術議題的,也有討論家庭或社會問題的。據當時任職編輯部的程浩飛回憶,「對於任何讀者來信,韜奮都是採取嚴肅認真的態度,每信必覆,有的覆信,長達千字,盡可能為讀者解決一些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我們從事這一工作,決不草率從事……。久而久之,有些讀者就成為我們的朋友。」

《大眾生活》新一號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
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三日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