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期
香港文學資料庫新增「講座重溫」專頁
香港文學資料庫最近新增「講座重溫」專頁,提供由本館舉辦及其他學術文化機構授權本館上網之文學講座的錄像資料,讓讀者重溫講者的丰采,其中包括劉以鬯先生、余光中教授、舒乙先生、盧瑋鑾教授、李歐梵教授、許定銘先生、陳子善教授、霍玉英教授、樊善標教授、潘金英女士、潘明珠女士、李玉標先生、鄭廣文先生、林冠中先生、熊志琴博士、鄒芷茵女士等多位著名作家、學者及藏書家精彩的演講,歡迎讀者瀏覽。
「講座重溫」網址:URL: http://hklit.lib.cuhk.edu.hk/topics/talk/
盧瑋鑾教授捐贈書刊
盧瑋鑾教授自2002年8月從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退休後,義務擔任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至2008年,後轉任中心顧問。期間,盧教授不僅慷慨捐贈畢生珍藏的書刊文獻予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而且繼續惠贈大量新舊文學文化書刊,例如《東海畫報》(1947年創刊)、《時代學生》(1949年創刊)、《亞洲畫報》(1952年創刊)和《東風》(1953年創刊)等新近搜購的刊物。盧教授一直堅持「資料公開,以備作『公器』之用」,本館對盧教授慷慨的捐贈深表謝意。
館藏精粹:黃谷柳《蝦球傳》
《蝦球傳》是香港作家黃谷柳於1947年10月至1948年12月在夏衍主編的《華商報》副刊發表的連載小說,由三個既有關聯又能獨立成篇的小說組成,分別為《蝦球傳》第一部的《春風秋雨》、第二部《白雲珠海》和第三部《山長水遠》。1948年,由新民主出版社在香港出版《蝦球傳》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單行本;1949年出版第三部的單行本。
黃谷柳原名黃顯襄,筆名黃襄、丁冬、冬青等。1908年生於越南,1927年來港,入新聞學社修讀新聞學,後進《循環日報》當校對,開始文學創作,在《循環日報》發表第一篇小說〈換票〉。1937年隨軍回國參加抗日工作。1946年舉家重回香港,居於九龍城。據曾敏之的回憶,黃谷柳寫作《蝦球傳》的環境十分艱苦,每晚只能「借助於寓所梯間的照明電燈,以一個香煙木箱作為寫字枱,在黯淡的燈光下撰寫」。1947年10月開始,《春風秋雨》及《白雲珠海》先後在《華商報》副刊〈熱風〉上連載,而《山長水遠》則於1949年的《華商報》副刊〈茶亭〉上連載。1949年6月,黃谷柳回國參軍,後定居國內,先後擔任廣州南方書店《文藝小叢書》編輯、《南方日報》記者、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1977年因病逝世。
《蝦球傳》以抗戰後的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為故事背景,描寫小說主人公——蝦球在香港到廣州的種種遭遇:蝦球離家出走,四處游盪,被迫當人家「馬仔」,從事非法勾當,又當過扒手,甚至誤入黑社會,後來蝦球得到啟發,回到廣州參加游擊隊,最後走向光明人生。作者在《春風秋雨》裡以蝦球的遭遇描寫香港千奇百怪的社會現象,反映社會低下階層的生活實況,而《白雲珠海》和《山長水遠》的故事場景則集中在廣州一帶。黃谷柳的《蝦球傳》被譽為香港文學的經典著作,2006年由新民主出版社重新出版。為配合新書出版,香港作家聯會與新民主出版社於2006年7月舉辦了一場讓「經典重現」的《蝦球傳》學術座談會,再次肯定《蝦球傳》在香港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
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