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期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09
為鼓勵香港中學生和大學生接觸和欣賞詩歌藝術,建立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讓大眾認識本地和國際詩歌的創作成就,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和拔萃男書院與協辦單位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和大學圖書館系統將於2009年11月26日至29日聯合舉辦「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09」。是次活動雲集世界各地和香港本地的著名詩人和學者,包括美國詩人蓋瑞.史耐德(Gary Snyder)、艾略特‧溫伯格(Eliot Weinberger)、德國詩人庫爾特‧德拉沃特(Kurt Drawert)、埃及詩人阿赫穆德‧海加茲(Ahmad Abdul Muti Hijazi)、墨西哥詩人卡羅.布拉喬(Coral Bracho)、阿爾巴尼亞詩人魯列塔.柳沙那庫(Luljeta Lleshanaku)、中國詩人歐陽江河、翟永明、台灣詩人鴻鴻和日本詩人高橋睦郎,香港方面有也斯、胡燕青、廖偉棠和北島等詩人。為期四天的活動包括詩歌學術研討會、座談會、詩歌朗誦會和音樂會,其中一場香港詩歌朗誦會——「香港詩歌之夜——粵語朗誦會」將於2009年11月28日晚上7時正至8時45分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利黃瑤璧樓1號演講廳舉行,歡迎公眾人士參加。活動詳情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chinesestudies.cuhk.edu.hk/cuhk-portal/html/poetry2009
「香港文學特藏」到訪嘉賓
2009年11月10日,國際著名瑞典漢學家馬悅然教授和夫人陳文芬女士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副館長黃潘明珠女士、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部高級助理館長劉麗芝女士和大學圖書館特藏組助理館長林進光先生陪同下參觀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香港文學特藏、高行健特藏和善本書庫。
馬悅然教授乃諾貝爾文學獎資深評審委員,曾翻譯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家高行健的作品,此外還翻譯了李銳、北島和沈從文等多位著名作家作品以及《水滸傳》、《西遊記》、《公羊傳》、《辛棄疾詞》等多部古典名著,翻譯作品逾三十多種。馬教授對本館搜集和妥善保存作家手稿和簽名本等珍貴文獻表示讚賞。
2009年11月11日,香港作家司馬文森的女兒——司馬小莘女士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樊善標教授和新亞書院錢穆圖書館主任馬輝洪先生陪同下參觀香港文學特藏。
司馬文森是香港著名的文學作家,1946年至1952年留港期間,曾擔任《文匯報》主編,在達德學院任教,並與陳殘雲等作家參與《文藝生活》的編務工作。司馬文森在香港出版的作品有《南洋淘金記》、《尚仲衣教授》和《新中國的十月》等,創作文類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話劇和兒童文學。
司馬小莘女士現居北京,是次來港主要為搜集和整理其父親的著作和研究資料,並走訪不同的文化機構,準備日後重印司馬文森著作的出版工作。
《蔡瀾品味》介紹香港文學特藏
2009年9月24日,《蔡瀾品味》主持人蔡瀾先生、陳貝兒小姐和林莉小姐與無線電視台攝製隊到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香港文學特藏室進行拍攝工作。
《蔡瀾品味》是無線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綜合文化節目,其中一集介紹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香港文學特藏的珍貴文學書刊和海報,以及五、六十年代曾在《新生晚報.新趣》版上發表文章的文壇傳奇人物十三妹的生平事跡,並訪問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樊善標教授,暢談他對十三妹的研究。上述內容已於2009年11月15日《蔡瀾品味》節目內播出。
館藏精粹:小平的「黃鶯故事系列」
1949年前後,國內不少文化人紛紛來到香港從事文化、出版和教育等工作,其中包括來自上海的羅斌,他把原本在上海出版的《西點》、《藍皮書》和小平的「女飛賊黃鶯」小說系列等通俗書刊帶到香港繼續出版。
五、六十年代在香港出版的「女飛賊黃鶯故事」是當時最流行的偵探俠盜小說,它繼承上海《藍皮書》中「女飛賊黃鶯」的故事,由環球圖書雜誌出版社以單行本的形式發行,其中包括《除奸記》、《黃毛怪人》、《三個女間諜》等。「女飛賊黃鶯故事」後改名「女俠盜黃鶯故事」,由「女飛賊」演變為「女俠盜」後繼續出版《成仙缸》、《紅樓魅影》、《魔宮爪印》等故事,描寫女俠盜黃鶯的智勇雙全、警惡懲奸和鋤強扶弱,反映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當權者的貪污無能、平民百姓的艱苦生活。至於黃鶯故事的作者——小平,是上海作家,羅斌來港時把小平的手稿一併帶到香港出版,五十年代初期小平也曾以郵寄方式為香港的環球圖書雜誌出版社續寫黃鶯故事,後來無法繼續供稿,羅斌於是改請他人繼續撰寫同系列的小說。
小平的「黃鶯小說」如《龍爭虎鬥》、《死亡邊緣》、《黃毛怪人》等,被改編為電影放映。文化研究者吳昊認為小平的「黃鶯小說」文字充滿電影感,甚至可以說「每一部黃鶯小說其實就是一部精彩的偵探驚慄電影」,這說明了香港片商經常改編「黃鶯小說」的原因。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