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2 期


懷念古兆申先生

古兆申先生辭世,享年77歲。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深表哀悼。

古兆申 (1945-2022),廣東高州荷花鄉人。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 (1967)、碩士 (1969),香港大學博士 (2001),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講師。於香港、中國大陸和台灣報刊雜誌發表文藝創作及評論,筆名有古蒼梧、傅一石、顧耳和藍山居等。曾參與創辦並編輯《盤古》《文美月刊》《八方》等刊物,又曾任台北《漢聲雜誌》主編、香港《明報月刊》總編輯和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節目部學術總監。

早期文藝活動主要是中國新詩的創作和文學評論,七十年代開始研究中國電影及戲曲,近年則着力於崑曲推廣及研究。1968至1969年間,與戴天於創建實驗學院共同主持「詩作坊」,學員中不乏後來重要的香港詩人和文學作家,例如李國威、淮遠、鍾玲玲、關夢南等。著作有《銅蓮》(1980)、《一木一石》(1988)、《備忘錄》(1995)、《祖父的大宅》(2002)、《長言雅音論崑曲》(2009) 和《舊箋》(2012) 等。

古兆申先生把自己從事文藝創作和評論、文學翻譯、期刊編輯和崑劇推廣等工作所撰寫及收集的資料,包括手稿、信函、獎座、照片、漫畫和剪報資料等,捐贈予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收藏。圖書館對此再表謝忱,並願古兆申先生安息。

古兆申書信文件:https://archives.lib.cuhk.edu.hk/repositories/5/resources/258

〈自傳〉手稿,原為《古蒼梧集》而撰。 〈半夜月臨〉手稿
〈第一齣 春日言懷〉手稿,根據湯顯祖《紫簫記》、《紫釵記》及《集成曲譜》台本改編。 〈一生人至少看一次崑曲——蘇洲致力培養年輕觀眾〉手稿

古蒼梧《一木一石》

香港:三聯書店,1988年。

古蒼梧《祖父的大宅》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

盧瑋鑾、熊志琴訪談,熊志琴記錄

《雙程路:中西文化的體驗與思考 1963-2003》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



館藏精粹:古蒼梧《舊箋》手稿

《舊箋》於2012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此書以林海媞寫給黃子明的十五封信,加上鄧文博的註釋和〈序〉、古蒼梧〈後記〉與作為歷史背景介紹的按語構成。書中所列之書信往還於1967年4月25日至1968年5月23日,當時香港正值「五月風暴」時期,故信件內容除了可見海媞對時事的回應,亦透露林、黃與鄧三人的感情關係。鄧文博〈序〉以「香港小歷史的感性記錄」形容信件,認為或可引起下一代人「對自己歷史的興趣」,甚具參考意義。

古兆申先生於2013年將《舊箋》書信手稿捐贈予中大圖書館,手稿所示日期為1967年4月29日至1968年1月16日,缺第一封信,計有21封信;收信人為「古仔」,下款署名「Heidi」(大多簡簽為「H」)。信函內容與《舊箋》所刊書信的內容相近,可視為《舊箋》書作的底稿。全書內容在虛實之間,若把手稿與書作比讀,更覺耐人尋味。

〈詩文腳印深淺路 回首從前說《舊箋》〉專訪中,古蒼梧自言「寫這部小說,是為了保存自己及同代人這段火熱的青春記憶,但更強烈的願望,是和年輕的一輩,分享自己在香港這個重要歷史階段的感受。」另外,陳潔儀在〈虛構的真實——略論古蒼梧《舊箋》古今交疊的敘述形式與後殖書寫的關係〉中,對比分析《舊箋》與古蒼梧同題散文〈舊箋〉,認為此書「在原型事件上,曾作大幅度的藝術想像,將真事隱去,轉化成具虛構性質的小說創作。」當中,林、黃、鄧三人各有不同的觀點與立場,則象徵著當時社會出現的不同價值觀與取態。

古蒼梧《舊箋》

《舊箋》第六封信手稿

館藏詳情:

《舊箋》

古兆申書信文件

古兆申所撰文章



本地文訊
即日至 2022.5.8 「南來文人.人文來南——嶺南文人與百年香江文教展」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展覽廳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嶺南文化研究計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贊助機構:北山堂基金、旭日慈善基金
即日至 2022.3.31 (5:00 pm 截止) 城市文學獎 2022
比賽組別:大專組:散文、小說、新詩、微型小說
中學組:散文、小說、新詩
各組別均不設題目或主題限制。
詳情:請見網址
主辦: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
贊助:田家炳基金會、張大朋先生
即日至 2022.5.31 2021-2022年度「文學中大」徵文比賽
比賽組別:「大學中文」組及公開組
書寫校園內外的生活,可描寫、可議論,題材不限,題目自訂
體裁:散文(字數:800 字至 2000 字)​​
詳情:請見網址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中國語文教學發展中心
即日起 點指香港文學
形式:網上展覽
主辦: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2022.2.10
(7:00pm-9:00pm)
通識沙龍:人在亂離時——《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零至一九六九‧散文卷一》
講者:樊善標教授
主持 :方星霞博士
形式:Zoom 網上講座
報名:詳情
主辦:通識沙龍 2021–22「十傳拾美」
2022.2.17
(2:30pm-4:00pm)
「南來文人.人文來南──嶺南文人與百年香江文教展」專題講座
鄧爾雅與香江文教

講者:陳文妍博士
形式:Zoom 網上講座
備注:講座後設線上展覽導賞活動
主辧機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嶺南文化研究計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贊助機構:北山堂基金、旭日慈善基金
2022.2.17
(4:30pm-6:00pm)
我的小說和我的文章
講者:陳冠中
形式:Zoom 網上講座
主辧機構:田家炳基金會、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中文學創作研究專題
2022.2.19
(7:30pm-9:30pm)
【第十八次「香港文學文化沙龍」活動】
城市.情感.跨媒介:談《悲傷的日子如何過》

主持:余麗文博士
對談:黃淑嫻博士、賴恩慈小姐、阮智謙先生、陳慧小姐
形式:Zoom 網上講座
主辧機構: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
協辦:國立清華大學文論研究中心
2022.2.24
(4:30pm-6:00pm)
因物之名——”匠”與小說創作觀
講者:葛亮
形式:Zoom 網上講座
主辧機構:田家炳基金會、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中文學創作研究專題
2022.3.17
(4:30pm-6:00pm)
「南來文人.人文來南──嶺南文人與百年香江文教展」專題講座
與爾同登詩將壇:張紉詩香港歲月與詩歌

講者:黃小蓉博士
形式:Zoom 網上講座
主辧機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嶺南文化研究計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贊助機構:北山堂基金、旭日慈善基金
2022.3.19
(2:30pm-4:30pm)
2022年文學月會︰閱讀視野與超越:
中學生的翻譯文學閱讀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講者:呂永佳博士、陳志堅先生
合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與「書聲」
2022.4.7
(4:30pm-6:00pm)
「南來文人.人文來南──嶺南文人與百年香江文教展」專題講座
南來文人在香港的道教行跡

講者:黎志添教授
形式:Zoom 網上講座
主辧機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嶺南文化研究計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贊助機構:北山堂基金、旭日慈善基金

資料來源:各主辦機構網頁及相關資料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二零二二年二月四日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