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0 期


閔福德主編「香港文學系列」

「香港文學系列」由漢學家、翻譯家閔福德教授(Prof. John Minford)主編。他從事漢譯英的工作已經四十多年,早些年翻譯過《紅樓夢》(與漢家大拿霍克思合譯)、《鹿鼎記》等文學作品,近年又新譯了《周易》、《道德經》等先秦經典,對中國文化與文學有廣泛而且深入的了解。

這一系列由閔福德在香港文學作品中精心挑選而來,涵蓋了小說、詩歌、散文三種體裁,六本書分別是 The Drunkard (劉以鬯小說《酒徒》)、 Dragons (也斯小說《龍》)、 Lotus Leaves (也斯詩集《蓮葉》)、 The Teddy Bear Chronicles (西西小說《縫熊志》)、 Ordinary Days (李歐梵李玉瑩散文《過平常日子》)與 The Best China (《最好的中國:香港散文選》),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閔福德教授在香港生活了十五年,曾在中文大學等好幾所學校任教。他與香港作家相熟,也對香港、香港文化有深厚的感情。他覺得香港並不是看上去的那麼物質和功利,而是埋藏著極為深刻的情感和廣闊的創意靈感,這些充滿想像的文學作品,只有在香港這個光怪陸離、紛繁複雜、充滿錯覺的城市才有可能發生。他認為,香港代表了中國文化中追求創新、追求自由的優秀傳統,這也正是香港文學的特點。編輯這套書,就是閔福德努力把香港靈魂的隱藏深度呈現給世界。在他眼中,這個書系比任何政治文件都更有力地呈現了香港靈魂。

「香港文學系列」詳情可參考以下網址:

閔福德談香港文學 John Minford on Hong Kong Literature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網頁

閔福德主編「香港文學系列」



從《日記》看一九四九年後的三個葉靈鳳(講座)

文德徽猷學術演講系列(第三輯)第一講由樊善標教授主講,講題為「從《日記》看一九四九年後的三個葉靈鳳」。講座將於2月26日下午3時至4時舉行,為 ZOOM公開演講。報名詳情請見連結。登記先到先得,額滿即止。成功登記者將於一天前獲發確認電郵。此外,圖書館舉辦的「葉靈鳳藏品展」展期至5月15日結束,詳情請聯絡圖書館特藏組查詢。



館藏精粹:劉芃如《書、畫、人物》

劉芃如(1921-1962),四川成都人,作家、翻譯家。據其女兒劉天蘭〈見字如面〉所述,劉芃如在四十年代就讀四川大學外文系,1946年入讀英國利德斯大學研究英國文學。1949年回國途經香港,留港擔任香港《大公報》國際版編輯,《新晚報》創刊時轉任要聞版編輯及翻譯,1960年轉任英文月刊《東方地平線》(Eastern Horizon)總編輯。劉芃如著有《電影史話》、《卓別麟外傳》等作品,並翻譯了毛姆劇本《循環曲》、阿爾德里奇《外交家》等作,亦曾以「洪膺」筆名與葉靈鳳等人合著《新雨集》。羅孚〈不見洪膺四十年——從聶紺弩〈輓劉芃如兄〉說起〉提到,劉芃如1962年獲邀參加阿聯國慶,惟飛機失事,以四十三歲之年離世。

《書、畫、人物》是劉芃如的專欄文字結集,由集文出版社在1955年出版。齊放在書〈序〉中指出,此專欄的內容「或介紹國外新作,或紀念世界文學巨人,或就一幅名畫加以說明與推荐」,在當時頗得讀者好評,稱讚文章「寫得富於『書卷氣』,常識性也很強」。梁羽生〈記劉芃如〉提到劉氏在介紹西方藝術時有細緻的見解,譬如在談及蒙娜.麗莎的微笑時,從「眉毛」切入,並「研究了那個時期意大利的時興風尚,和文學作品中對意大利時髦女人的描寫。」藉以解釋畫作的神秘之處。

劉芃如對文學翻譯要求嚴謹,可見於〈談文學翻譯〉一文。他認為「優秀的作品對於我們的文化建設工作將產生不可估計的影響」,身為翻譯者,「傳達原作的思想和風格是翻譯的主要目的」,繼而「用另一種文字把原作再現出來」。在〈史坦培克出聲了〉中,則寫出了他對「好作家」的看法:「一個好作家是不能在邪惡面前永遠沉默的;要是他放棄了原則,不珍愛生活,不尊重藝術,他就寫不出好東西來。」

劉芃如《書、畫、人物》

館藏詳情:

劉芃如《書、畫、人物》



本地文訊
即日至2021.2.19 第十一屆大學文學獎

大專組(大學文學獎)
參賽資格: 參賽者必須是本港大學 / 大專院校在校生(包括專上學院、副學士課程)、全職 / 兼職研究生或離校未滿三年的大專畢業生;短暫來港肄業之交換生,則必須於2020/21學年内在本港之大學 / 大專院校就讀。參賽者可參加多於一個組別,唯同一組別中,只可提交一個作品。

參賽組別及字數:
小說組 ── 不超過7000字
散文組 ── 不超過4000字
新詩組 ── 不超過150行
大專組詳情:請見網址

中學組(少年作家獎)
參賽資格:全港中學生均可參加。
獎項:每校可獲「少年作家獎」獎項最多一個。
參加辦法:由校方挑選全校最優秀之作品共三篇(參賽者年紀不限、文類不拘),逕寄賽會。每位參賽者只可提交一篇參賽作品。

參賽組別及字數:
小說組──不超過2000字
散文組──不超過1000字
新詩組──不超過50行
中學組詳情:請見網址

主辦單位: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
鳴謝:孔梁巧玲大學文學奬永久基金、廣正心嚴文學奬基金

即日至2021.4.30 葉靈鳳藏品展覽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1樓 香港文學特藏
詳情:請聯絡圖書館特藏組查詢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2021.2.6-7
(1:00pm-8:00pm)
一書尚存——文學生活館舊書傾銷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樓)
報名:請見網址
主辧:香港文學生活館
2021.2.18
(5:00pm 開始)
「光.影.藝.文疫中尋」講座系列
無法用文字表達的意象──香港本土電影

主持:吳美筠
講者:盧偉力博士、黃綺琳導演
形式:[講座Zoom連結]
主辦:香港城巿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香港城巿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協辦:香港文學評論學會
2021.2.24
(4:00pm 開始)
「光.影.藝.文疫中尋」講座系列
古典音樂與文學

主持:馬家輝
講者:焦元溥博士
形式:[講座Zoom連結]
主辦:香港城巿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香港城巿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協辦:香港文學評論學會
2021.2.26
(3:00pm-4:00pm)
文德徽猷學術演講系列(第三輯)第一講:
從《日記》看一九四九年後的三個葉靈鳳

講者:樊善標教授
形式:ZOOM公開演講
報名連結:https://cloud.itsc.cuhk.edu.hk/webform/view.php?id=11635705
(登記先到先得,額滿即止。成功登記者將於一天前獲發確認電郵。)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2021.3.4
(5:00pm 開始)
「光.影.藝.文疫中尋」講座系列
疾病記敍與當代中國文學

主持:吳美筠
講者:蔡元豐博士
形式:[講座Zoom連結]
主辦:香港城巿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香港城巿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協辦:香港文學評論學會
2021.3.17
(4:00pm 開始)
「光.影.藝.文疫中尋」講座系列
紙媒如何打開閱讀視窗

主持:吳美筠
講者:江家華女士
形式:[講座Zoom連結]
主辦:香港城巿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香港城巿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協辦:香港文學評論學會
2021.3.27
(2:30pm-4:30pm)
2021年文學月會︰文學漫談—
古典與當代的觀照 ──
雙面城巿:也斯與陳浩基筆下的香港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講題一:
在「越界」與「在地」之間:也斯《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
(王家琪博士)
講題二:
未探之城:陳浩基推理小說中的香港
(何嘉俊博士)
合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2021.3.29
(4:00pm 開始)
「光.影.藝.文疫中尋」講座系列
香港城事在文學

主持:吳美筠
講者:陳國球教授
形式:[講座Zoom連結]
主辦:香港城巿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香港城巿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協辦:香港文學評論學會

資料來源:各主辦機構網頁及相關資料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二零二一年二月一日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