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0 期


《香港文學通訊》 已臻第二百期

中文大學圖書館自2003年7月出版第一期《香港文學通訊》,每月為讀者介紹館藏香港文學珍本、刊物或作家捐贈手稿,並報道本地文學活動消息。承蒙海內外讀者支持,今期《香港文學通訊》已臻第二百期,謹此向各位讀者致謝。本館今後將繼續努力,透過《香港文學通訊》與讀者保持連繫,提供更多有關香港文學的內容及消息。

《香港文學通訊》 第1期內容



館藏精粹:高伯雨《聽雨樓隨筆》

高伯雨(1906-1992),名秉蔭,又名貞白,筆名高適、林熙、溫大雅、秦仲龢等。在香港出生,原籍廣東澄海。祖父楚香、父親舜琴經營名號元發行、元章盛、元得利等南北行生意。曾跟名家如溥心畬習書畫、學篆刻,遊學英國。在上海與唐雲笙(唐大郎)、王辛笛等往來,開始從事寫作。自1937年避地來港,後賣文為活;編過報紙副刊,五十年代開始為報紙撰寫專欄。譯有《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紫禁城的黃昏》。1966年創辦《大華》半月刊,後改為月刊,1971年停刊。並印行黃秋岳遺著《花隨人聖酓摭憶》補篇、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等書。

《聽雨樓隨筆初集》在1961年5月由香港上海書局出版,選取27篇文章。高伯雨在〈自序〉中指,初集文字「大都在新加坡兩家報紙和香港三四家報紙所登過的,內容仍以談近代事物為多」。本館藏有高氏簽贈葉靈鳳本,署名「貞白」。1991年再由社會理論出版社出版《聽雨樓隨筆》,收集1971至1991年在香港報刊上登過的21篇文字。

1998年由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聽雨樓隨筆》,有瞿兌之〈序〉,稱賞高伯雨筆調輕快,「妙緒環生而並不是胡扯,談言微中而並不涉輕薄」,是從子書及唐宋人作品中汲取而加以變化的文章風格。

2012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在高伯雨逝世二十周年之際,整理、出版《聽雨樓隨筆》十卷,當中有依高氏親存剪報編排結集的佚文。盧瑋鑾〈一編苦道去來今——為高伯雨先生眾書重刊而寫〉指出,高伯雨「筆下也寫過香港社會文史掌故,特別講他家族在南北行發展的故事、幾十年與無數留港文化人的交往,這都是難得而應保留的香港歷史。由於他慣寫日記、又留剪報,故資料可靠。再加上其他翻譯本或人物傳記,足見他在文史研究的苦功,不容就此湮滅。」

《聽雨樓隨筆初集》

館藏詳情:

      《聽雨樓隨筆初集》 (1961)

      《聽雨樓隨筆》 (1991)

      《聽雨樓隨筆》 (1998)

      《聽雨樓隨筆》 (2012)



本地文訊
即日至
2020.4.8
第三十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填詞】
參賽組別:分學生組(中四至全日制學士學生)及公開組
題目:並非必要,可由作者自定
詞牌:〈漁家傲〉
用韻:〈漁家傲〉不止一體。此體六十二字,仄韻。用韻以戈載《詞林正韻》為準
聲調:入聲不可作平、上、去聲用
詳情:請參閱網址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
即日至
2020.4.15
2020年中文文學創作獎
組別:包括新詩、散文、小說、文學評論、兒童故事及兒童圖畫故事組
投稿處:花園街公共圖書館
(九龍旺角花園街123號A花園街市政大廈4樓)
比賽結果:將於2020年11月公布
詳情:請參閱網址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
支持機構:香港藝術發展局
即日至
2020.5.20
城市文學獎2020
比賽組別:分大專組及中學組,分別設散文、小說、新詩組
題目:各組別均不設題目或主題限制。
組別獎項:每組設冠、亞、季各1名,優異獎及推薦獎各3名
詳情:請參閱網址
主辦: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
贊助:田家炳基金會、張大朋先生
即日至
2020.5.31
2019-2020年度「文學中大」徵文比賽 「坐看雲起」
參賽組別:分「大學中文」組及公開組
題目:書寫校園內外的生活,可描寫、可議論,題材不限,題目自訂
初審及複審:由「中國語文教學發展中心」老師遴選
決審:周保松教授、樊善標教授、唐睿教授
詳情:請參閱網址
主辦: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即日至
2020.6.30
(7:00pm 截止)
「香港文學季.遊移字得」徵文比賽徵稿
比賽組別:
1. 公開組
創作文體:小說
主題:他方
字數 6000 至 8000 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評審︰黃子平、黃仁逵、謝曉虹
2. 中學組
創作文體:散文
主題:中途
字數 800 字至2000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參加者須為本港 2019 至 2020 年度中一至中六全日制學生
評審︰李維怡、陳子謙、洪曉嫻

獎項: 各設冠亞季及優異獎三名
參賽方法:可電郵或郵寄
得獎結果:將於文學季期間(2020 年 9 至 12 月)公佈
詳情:請參閱網址
主辦機構﹕香港文學館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資料來源:各主辦機構網頁及相關資料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二零二零年三月三十一日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