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文訊
即日至9.30 (截稿日7:00pm前) |
「香港文學季.五味雜陳」徵文比賽 比賽組別(1):公開組 創作文體:小說 主題:滾 字數:6,000-8,000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比賽組別(2):中學組 截止日期:9月30日下午7時前(以電郵接收時間或郵戳為準) 詳情:請見網址 |
2018.8.4 (5:00pm-6:30pm) |
【2018 夏日閱繽紛:文字人分享會】 二創神話:《聖鬥士星矢》的正義故事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館) 主持:李日康先生(《字花》編輯 ) 講者:麥樹堅先生(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一級講師) 劉偉成先生(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語文教學出版部出版經理) 合辦:社群藝術網絡 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8.11 (5:00pm-6:30pm) |
【2018 夏日閱繽紛:文字人分享會】 收藏閱讀:從特別版到文字實體化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館) 主持:何杏園小姐(「後話文字工作室」編輯) 講者:邱健恩博士(金庸小說版本學家) 合辦:社群藝術網絡 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9.15-10.20 (逢周六) (3:30am-5:30pm) |
2018年青年創作坊 :微型小說 地點:油蔴地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室) 主持:秀實先生 林浩光博士 講者:徐振邦先生 殷培基先生 陳德錦博士 人數:35人 截止報名日期:2018年8月1日 合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 《香港文學》 《聲韻詩刊》 |
資料來源:各主辦機構網頁及相關資料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二零一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館藏精粹:依達《蒙妮坦日記》
依達,本名葉敏爾,另有筆名韋韋、梵爾等。原籍上海,1953年來港定居。中學時開始創作,十六歲寫短篇小說《小情人》,投稿香港環球圖書雜誌出版社,並獲刊登。十七歲出版個人第一本作品《斷弦曲》。成名作為小說《蒙妮坦日記》。
《蒙妮坦日記》最初於《西點》第341期發表,為長篇小說,連載共兩年。小說初版在1963年12月由環球圖書雜誌出版社出版,分上、中、下三冊出版,字數達五、六十萬字。本館所藏則為1968年秋季再版的合訂本。在馮梓文章〈激情小說家依達——「情」與「性」的邏輯思維〉中,依達自言《蒙》「故事描寫一個生長在富有家庭的女學生,從富有變窮困,從多段愛情的衝擊,而終於找到一段真感情,講人性的逐漸成熟」。日記即從蒙妮坦遇到第一次愛情時開始記載。
縱然《蒙妮坦日記》曾再版23次,時至今日,此作已絕版多年。鄧小宇為小說設立網上博客,讓《蒙妮妲日記》能於網上重現。是次書展亦請來鄧小宇及黃念欣教授擔任講者,講題為「蒙妮坦與玫瑰是怎樣煉成的 - 六十年代的依達與亦舒」。正如鄧氏在〈依達 重新記起的名字〉中指出:「他的作品即使文學性不高,仍絕對有歷史意義及一定的趣味性,它們不但記錄了一整代香港年輕人的心態、行為、生活方式,更凝住香港一段早已不復返的時空,或許在二十一世紀重讀依達,又有另一番得着也說不定。」
館藏詳情:
第 180 期
香港文學特藏到訪嘉賓
2018年7月24日,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黃美娥教授與該所師生在樊善標教授陪同下到訪香港文學特藏。訪問期間觀看了手稿、作家簽名本及香港文學檔案等館藏。黃美娥教授,研究專長包括臺灣通俗小說、日治時期臺灣文學、臺灣古典文學及現代文學,著有《重層現代性鏡像 : 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等,編選《日治時期台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及《魏清德全集》等。
2018香港書展年度主題——「愛情文學」
「2018香港書展」於7月18至24日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屆書展以「愛情文學」為年度主題,並設年度主題專區「文間有情」介紹十位香港作家,包括張愛玲、徐速、亦舒、依達、林燕妮、深雪、林詠琛、鄭梓靈、天航及Middle,以不同年代的愛情作品,側寫香港的時代演變。香港文學特藏借出一系列相關藏品,包括徐速《櫻子姑娘》、《星星.月亮.太陽》,依達《蒙妮坦日記》、《舞衣》以及韋韋(依達另一筆名)《面具》等等。詳情請瀏覽網址。
(圖片及資料來源:2018香港書展官方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