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劉以鬯先生
劉以鬯先生於6月8日辭世,享年99歲。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深表哀悼。
劉以鬯先生為香港重要作家,原名劉同繹,1918年生於上海。他自言多年來「幾乎一直在做着編輯副刊的工作」,於《國民公報》《掃蕩報》(後易名《和平日報》)編副刊,後創辦懷正文化社,出版中國新文學作品。1948年冬劉以鬯先生離滬到港,於《香港時報》編副刊,又先後任《星島周報》執行編輯、《西點》雜誌主編、新加坡《益世報》主筆兼編副刊、吉隆坡《聯邦日報》總編輯、香港文學雜誌社社長等。期間亦因報館工作薪水太低,「不得不生產大量『行貨』(流行小說)」,自認寫得比較認真的作品有《酒徒》、《寺內》、《一九九七》和《對倒》等。2001年、2011年劉以鬯先生先後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及銅紫荊星章,2013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2香港藝術發展獎」之「傑出藝術貢獻獎」,2015年獲頒「終身成就獎」,對於香港文學的貢獻備受肯定。
身為愛書人,劉以鬯先生深明舊書刊所盛載的文化價值。去年3月8日,他將蒐求得來的珍貴書籍慷慨捐贈予中大圖書館,其中包括劉以鬯先生的首部小說單行本《失去的愛情》、寄託其五十年代南洋經驗的《蕉風椰雨》及《星嘉坡故事》,以及姚雪垠《長夜》、《差半車麥稭》、李健吾《好事近》等懷正文化社珍本,實為香港文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材料。中大圖書館對此再表謝忱,並願劉以鬯先生安息。
劉以鬯捐贈藏品:請按此。

懷念劉以鬯先生
本地文訊
即日至7.15 (10:00am-8:0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專題展覽——我書故我在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廳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 |
即日至9.30 (截稿日7:00pm前) |
「香港文學季.五味雜陳」徵文比賽 比賽組別(1):公開組 創作文體:小說 主題:滾 字數:6,000-8,000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比賽組別(2):中學組 截止日期:9月30日下午7時前(以電郵接收時間或郵戳為準) 詳情:請見網址 |
2018.7.2 (11:00am-1:0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豆棚說書」系列講座 《電影篇》:《他們在島嶼寫作II: 如歌的行板》: 詩歌的溫柔和力量; 香港視野下的張愛玲電影劇作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嘉賓講者:郁旭映博士 梁慕靈博士 合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 |
2018.7.2 (2:30pm-4:0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一起文創 繪本魔法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館 嘉賓講者:馮珍今女士 陳智華(大泥)先生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2 (5:00pm-6:3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藝文薈 詩與沙畫的協奏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沙畫藝術師:趙惠芝女士 嘉賓詩人:盧勁馳先生 策劃團體:藝全人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3 (7:00pm-8:3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炎炎夏日誦妙詩 新詩改罷自長吟 ── 「筆語人生」古典詩朗誦分享會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主持:董就雄博士 嘉賓詩人:余龍傑先生 李耀章先生 張志豪先生 陳皓怡女士 合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璞社 |
2018.7.4 (7:00pm-9:00pm) |
【誠明講堂】金庸小說與宋明中國 第三講 – 「驅除韃虜」:元明易代的多元與複雜天下觀 地點: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 講者:張曉宇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郭嘉輝博士(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項目員) 主辦:新亞研究所 協辦:商務印書館 收費:$220一堂,$660全四堂 |
2018.7.5 (7:00pm-8:3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一起文創 書香港情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嘉賓講者:徐振邦先生 張帝莊先生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7 (12:30pm-3:3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研討會﹕「文學與人生」 文學的疾病書寫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主持:郭詩詠博士 講評人:何杏楓教授 梁慕靈博士 韓麗珠女士 周芬伶教授(港外講者)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7 (4:30pm-7:3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研討會﹕「文學與人生」 文學行旅的流轉人生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主持:王良和教授 講評人:陶然先生 李婉薇博士 陳麗芬教授 游俊豪教授(海外講者)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8 (10:30am-12:00nn)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藝文薈 由文字變成音符《貝貝的文字冒險》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館 主持:何杏楓教授 嘉賓講者:陳永泉先生 張志傑先生 葉佩雲女士 策劃團體:普劇場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8 (12:30pm-3:3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研討會﹕「文學與人生」 文學的成長敍事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主持:陳國球教授 講評人:盧偉力教授 陳智德博士 黃念欣教授 袁勇麟教授(海外講者)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8 (2:00pm-4:0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藝文薈 文學遊園 地點:新界沙田源禾路1號 沙田大會堂廣場 嘉賓詩人:池荒懸先生 洪曉嫻女士 曹疏影女士 音樂人:黑鬼先生 策劃團體:香港文學館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10 (7:00pm-8:3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炎炎夏日誦妙詩 一起頌詩:香港學生跨媒體朗誦詩會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教師詩人: 李浩榮先生 何樹顯先生 陳志堅先生 陳穎怡女士 梁璇筠女士 曾詠聰先生 顏加興(蒲葦)先生 蔡淑榕女士 各中、小學校代表 合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教師起動文藝月刊》 《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 |
2018.7.11 (7:00pm-9:00pm) |
【誠明講堂】金庸小說與宋明中國 第四講 – 「苗」與「毒」:從五毒教看少數民族的想像 地點: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 講者:張曉宇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郭嘉輝博士(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項目員) 主辦:新亞研究所 協辦:商務印書館 收費:$220一堂,$660全四堂 |
2018.7.12 (7:00pm-8:3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一起文創 粵讀文學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嘉賓講者:李嘉亮先生 蔡偉泉先生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13 (7:00pm-8:3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一起文創 談文論武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嘉賓講者:徐焯賢先生 月巴氏先生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14 (11:00am-1:0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豆棚說書」系列講座 《外文篇》︰賞讀珍.奧斯汀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嘉賓講者:祁穎智博士 合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香港浸會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系 |
2018.7.14 (2:00pm-4:0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文學變形比讀 從香港出發──中港台歌詞創作融合及粵語歌詞前瞻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嘉賓講者:岑偉宗先生 黃志華先生 曾卓然博士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14 (5:30pm-7:0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第十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獲獎作品導讀會 散文組雙年獎獲獎作品:《絢光細瀧》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館 獲獎作家:麥樹堅先生 導讀員:譚穎詩女士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15 (11:00am-1:0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豆棚說書」系列講座 《香港篇》︰百年回望劉以鬯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館 嘉賓講者:鄭政恆先生 合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 |
2018.7.15 (4:30pm-6:3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游離其間」:詩歌朗誦分享會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館 嘉賓詩人及主持:宋子江先生 嘉賓詩人:柯夏智博士 洛楓女士 飲江先生 廖偉棠先生 鄭政恆先生 鄭蕾博士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15 (2:00pm-3:0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第十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獲獎作品導讀會 兒童少年文學組雙年獎獲獎作品:《伊巴謙的一天》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館 獲獎作家:彭浩翔先生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18 (11:30am-1:00pm) |
關於「馬雲和阿里的那些事兒」——《這就是馬雲》讀者分享會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 S222-223 講者:陳偉 報名詳情:請於網址登記 主辦:香港書展 |
2018.7.18 (3:00pm-4:30pm) |
《字遊香港》新書發佈會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 S222-223 主持:陳美思 袁灝謙 講者:葉曉文 蘇萬興 謝旭博士 黃奬 鄧家宙 報名詳情:請於網址登記 主辦:香港書展 |
2018.7.19 (11:00am-12:30pm) |
M&M: 談談小說吧 — 麥家與馬家輝文學對談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 S224-225 講者:麥家 馬家輝 報名詳情:請於網址登記 主辦:香港書展 |
2018.7.19 (11:00am-12:30pm) |
搗麝成塵 ─ 十三郎劇作與梨園回憶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 S423-424 講者:朱少璋 新劍郎 報名詳情:請於網址登記 主辦:香港書展 |
2018.7.19 (2:30pm-4:00pm) |
三毫子的愛情世界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 S428 講者:沈西城 鄭明仁 報名詳情:請於網址登記 主辦:香港書展 |
2018.7.19 (6:00pm-7:30pm) |
夢妮坦與玫瑰是怎樣煉成的 - 六十年代的依達與亦舒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 S222-223 講者:鄧小宇 黃念欣 報名詳情:請於網址登記 主辦:香港書展 |
2018.7.20 (2:00pm-3:30pm) |
香港文學與在地書寫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 S222-223 主持:顧文豪 講者:阿乙 周潔茹 報名詳情:請於網址登記 主辦:香港書展 |
2018.7.22 (11:00am-1:30pm) |
書劍恩仇錄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 S421 講者:馬家輝 陳慎芝 報名詳情:請於網址登記 主辦:香港書展 |
2018.7.22 (5:00pm-6:30pm) |
追念劉以鬯先生 —— 「文壇宗師」的花樣百年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 S221 主持:許子東 講者:羅佩雲 梅子 許子東 東瑞 臧敬 報名詳情:請於網址登記 主辦:香港書展 |
2018.7.23 (5:00pm-6:30pm) |
亮相﹕香港人筆下的香港人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 S426-427 講者:朱少璋 嘉賓講者:潘步釗 劉偉成 游欣妮 報名詳情:請於網址登記 主辦:香港書展 |
2018.9.15-10.20 (逢周六) (3:30am-5:30pm) |
2018年青年創作坊 :微型小說 地點:油蔴地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室) 主持:秀實先生 林浩光博士 講者:徐振邦先生 殷培基先生 陳德錦博士 人數:35人 截止報名日期:2018年8月1日 合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 《香港文學》 《聲韻詩刊》 |
2018.12.5-6 | 筆影翩翩——蝴蝶谷文學營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九龍青山道800號) 出席作家:朱少璋博士 何文匯教授 余非女士 李婉薇博士 招祥麒博士 潘步釗博士 羈魂先生 參加者須知:就讀於香港中學,熱愛文學的中四或中五級同學。填妥報名表,須由學校推薦及校長簽署報名。 費用:每位港幣$200(包括住宿翠雅山房一晚及午餐兩頓、早晚餐各一) 主辦機構: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 饒宗頤文化館 冠名贊助:旭日集團 贊助:中國燭光教育基金 詳情:請見網址 |
2018.12.5 (2:30pm-3:30pm) |
古典詩的欣賞與創作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九龍青山道800號) 講者:何文匯教授 主辦機構: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 饒宗頤文化館 冠名贊助:旭日集團 贊助:中國燭光教育基金 報名詳情:請見網址 |
2018.12.5 (3:30pm-4:30pm) |
新詩的欣賞與創作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九龍青山道800號) 講者:覊魂先生 主辦機構: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 饒宗頤文化館 冠名贊助:旭日集團 贊助:中國燭光教育基金 報名詳情:請見網址 |
資料來源:各主辦機構網頁及相關資料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二零一八年六月三十日
第 179 期
蕭軍、蕭紅手稿捐贈
2018年6月27日,蕭大忠先生將其祖父蕭軍先生作品《江城詩話》手稿,以及蕭紅書簡中的第二十二及二十五信捐贈予中大圖書館,資料彌足珍貴。中大圖書館為香港首間獲贈蕭軍、蕭紅手稿的圖書館,本館對蕭大忠先生的慷慨捐贈,深致謝忱,永矢弗諼。

(左起)李麗芳女士、蕭大忠先生、劉麗芝博士
館藏精粹:劉以鬯主編時期《快報》
《快報》於1963年3月1日創刊,由香港快報有限公司出版,老闆為胡仙女士。劉以鬯先生在1963年至80年代,擔任《快報》副刊《快活林》及《快趣》主編。他曾於專題講座「我編香港報章文藝副刊的經驗」中,提及自己在編《快報》副刊時,「報館老闆要我刊登一些『商品文字』,作為一個副刊編輯,我就在『商品文字』中加入一些純文學作品」。他有意識地刊登嚴肅文學,並堅持「認稿不認人」的編輯方針,曾經「邀請司馬長風寫專欄,又向西西約稿」,並加入也斯的專欄。
以1973年11月3日《快報》為例,第六版《快趣》既登「算馬賭馬百科全書」、〈談賽馬〉及〈針灸雜談〉,同時刊有西西〈剪貼冊〉、也斯〈我之試寫室〉專欄;第七版《快活林》亦連載了傑克〈他是誰?〉、崑南〈熱肌戀〉、亦舒〈廿年〉及劉以鬯譯作〈白羊〉等,把通俗和文藝作品並置。又如西西的長篇小說曾在《快報》上連載,《哨鹿》自1980年9月27日起,刊至翌年1月25日;《我城》則署名「阿果」,發表於1975年1月30日至6月30日。
據劉以鬯先生自述,報章雖然沒有因為刊載嚴肅文學而增加讀者,但「《快報》因此變成一份比較高級的通俗報章」。當年專欄作者之一的梁秉鈞(也斯)在〈《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書序〉中,則表示「當今少見劉先生那樣胸襟包容、有見識的文藝園地編者」。

《快報》副刊《快活林》及《快趣》
館藏詳情:
香港文學特藏到訪嘉賓
2018年6月11日,香港饒宗頤學術館名譽研究員黎活仁教授、東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娟及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室副研究員施曉燕女士到訪香港文學特藏。訪問期間觀看了手稿、作家簽名本及香港文學檔案等館藏。黎活仁教授,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名譽研究員,《國際魯迅研究》、《國際村上春樹研究》總主編,國際張愛玲研究會會長、國際錢鍾書研究會會長、香港大學國際金庸研究會會長。張娟,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現當代文學評論、魯迅研究、創意寫作和網路文學研究,出版學術專著《穿越偉大靈魂的隧道——魯迅〈野草〉〈朝花夕拾〉研究史》、《三四十年代上海現代市民小說價值重構》,主編創意寫作文集《草木有本心》、《千里快哉風》等。施曉燕,現為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室副研究館員,長期從事魯迅研究及近現代史研究工作,著有《顧頡剛與魯迅交惡始末》等。

(左起)張娟博士、施曉燕女士、黎活仁教授、李麗芳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