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手稿及藏品展櫃
余光中教授將其手稿、獎狀及個人物品捐贈予中大圖書館收藏,香港文學特藏特設展櫃,展出部分珍貴藏品。四個展櫃的主題分別為「余光中教授簡介」、「春來半島」、「沙田山居」及「中大十年」,藉以回顧余教授在香港時期的生活及創作。

(左起) 余幼珊教授、范我存女士、余季珊女士在圖書館特藏主任李麗芳女士陪同下觀看展櫃
第 175 期
余光中手稿及藏品捐贈典禮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於2月2日假大學圖書館舉行「余光中手稿及藏品」捐贈典禮,以感謝余光中教授的慷慨捐贈。典禮的主禮嘉賓包括余光中夫人范我存女士、中大副校長潘偉賢教授、中大圖書館館長李露絲女士;其他嘉賓包括余教授千金余幼珊教授及余季珊女士、翻譯系王宏志教授、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樊善標教授及何杏楓教授、聯合書院院務主任李雷寶玲女士、余教授的學生及生前好友等。
余光中教授1928年生於南京,後於廈門、香港生活,1950年到台灣定居。先後於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政治大學、台灣中山大學等院校任職,1999年退休。2017年12月14日病逝。其著作等身,遊刃於詩、散文、評論、翻譯「四度空間」,飲譽兩岸三地文壇。
余光中教授曾於中大任教十一年,1974至1985年間任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曾任聯合書院中文系系主任;任教期間,與林以亮、蔡思果、陳之藩等名家相交,品詠沙田山水,發展出「沙田文學」。1985年余教授結束在中大的教學工作,返台出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2003年獲中大頒授榮譽文學博士銜。著有詩集、散文、評論集及譯著凡數十種,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及《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評論集)等。

范我存女士 (中)、副校長潘偉賢教授 (中間右一) 與一眾嘉賓合照
本地文訊
2018.3.1-4.12 逢周四(4.5 除外) (7:00pm-9:00pm) |
我街道.社區創作班2018︰大坑 上課地點﹕大坑青年中心(香港銅鑼灣道121號2樓) 節數﹕6節 導師﹕導師﹕陳麗娟(詩人) 張偉樂(攝影師) 李香蘭(畫家) 按金﹕$400,必須完成6節課程後可獲全額退款,不接受單節報讀 名額﹕20人 主辦: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 贊助:何鴻毅家族基金之「藝術.改寫香港」資助計劃 |
2018.3.3 (2:00pm-4:00pm) |
閱讀工作坊 – 書寫城市:文學與城市想像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一號活動室) 講者:李曉恩博士(香港城市大學英文系助理教授) 主講:英語 名額:60位(名額已滿) 合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香港城市大學英文系 |
2018.3.3 (2:30pm-4:00pm) |
恒管中文文學獎:賽前文學講座 地點:恒生管理學院利國偉教學大樓(D座)D302室 講者:陳子謙博士 梁偉洛先生(可洛) 名額:100位 報名:詳情請按連結 主辦: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 合辦:恒生管理學院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 |
即日至2018.3.5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 前奏活動: 「致青春」中文徵文比賽 題材:須以青春時期的經歷和隨想為本,敍事、抒情均可。 字數:不超過2,000字(包括標點符號) 參賽表格:請詳見網址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3.10 (15:00pm-15:45pm; 16:15pm-17:00pm)
2018.3.11 (16:00pm-16:45pm; 17:45pm-18:30pm) |
文學藍曬工作坊 地點:西九文化區苗圃公園黃昏廣場 主持:nomad nomad 費用:$50 網上登記截止日期及時間:3月5日下午6時 主辦:西九文化區 自由約 合辦:香港文學館 nomad nomad |
2018.3.17 (10:00am-12:30pm) |
獅子山詩歌朗誦會2018:網絡 ‧ 年代 地點:九龍塘窩打老道224號香港浸會大學善衡校園鄭翼之講堂(LT3) 朗誦詩人:文於天 可洛 李昭駿 呂永佳 宋子江 洪慧 梁莉姿 樓樓 羅樂敏 音樂表演:石俊言 主辦: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 |
2018.3.17 (2:30pm-4:30pm) |
2018年文學月會︰漫活文學 ── 自在寫作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講者:馬世豪博士 曾卓然博士 合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 香港文學評論學會 |
2018.4.21-5.26 (逢周六) (3:30am-5:30pm) |
2018年青年創作坊 :新詩 地點:荃灣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室) 主持:池荒懸先生 鄭政恆先生 講者:宋子江先生 周漢輝先生 麥樹堅先生 飲江先生 葉英傑先生 廖偉棠先生 羅貴祥教授 人數:35人 截止報名日期:2018年3月21日 合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 《香港文學》 《聲韻詩刊》 |
2018.6.28-7.15 (2:30pm-4:30pm)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 詳情:請留意主辦單位網頁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 |
2018.7.7-8.11 (逢周六) (2:00am-4:00pm) |
2018年青年創作坊 :散文 地點:大會堂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室) 主持:陶然先生 蔡益懷博士 講者:周蜜蜜女士 施友朋先生 梅子先生 陳曦靜女士 潘步釗博士 樊善標教授 人數:35人 截止報名日期:2018年5月23日 合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 《香港文學》 《聲韻詩刊》 |
2018.9.15-10.20 (逢周六) (3:30am-5:30pm) |
2018年青年創作坊 :微型小說 地點:油蔴地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室) 主持:秀實先生 林浩光博士 講者:徐振邦先生 殷培基先生 陳德錦博士 人數:35人 截止報名日期:2018年8月1日 合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 《香港文學》 《聲韻詩刊》 |
資料來源:各主辦機構網頁及相關資料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館藏精粹:余光中 “Evening” 手稿
“Evening” 是余光中教授自譯的英文詩。1982年7月29日,余教授在香港寫下了〈黃昏〉一詩,收錄在1986年出版的《紫荊賦》。在1992年7月29日,整整十年後,余教授翻譯了詩作的英文版本 “Evening”,後來與〈黃昏〉一同收錄於中英對照詩集《守夜人》(”The Night Watchman”)。
從 “Evening” 手迹,可以看到余教授的紅筆修訂,不難想像他在翻譯時的逐字推敲。余教授在〈《守夜人》自序〉中提到,「詩人自譯作品,好處是完全了解原文,絕不可能『誤解』。苦處也就在這裏,因為自知最深,換了一種文字,無論如何翻譯,都難以盡達原意,所以每一落筆都成了歪曲。為了不使英譯淪於散文化的說明,顯得累贅拖沓,有時譯者不得不看開一點,遺其面貌,保其精神。」
在〈唯詩人足以譯詩?〉一文,余教授對自己詩作的翻譯談得更詳細。為免讀者誤會,余教授在英譯自己的詩作時,「一定加上標點,以便釐清文意,方便讀者,同時也表示自己的詩是經得起文法的考驗的。其實一首詩如果通不過文法的究詰,恐怕命意本就不清。」又因他熟讀英詩、久教英美詩,「英詩的意象、節奏、韻律、句法,早已深入我的感性,成為我詩藝的一大來源」,因此「反過來譯成英文時,非但不會格格不入,反而裏應外合,順理成章」。讀者閱讀譯詩的時候,不妨從這些方面留神細味。
館藏詳情:
“Evening” :作者余光中,1992.7.29 (共1頁)

余光中 “Evening” 手稿
查閱手稿需知:
檔案資料只可以在特藏閱覽室使用。如有查詢,請致電特藏組 3943-8740 或電郵至spc@lib.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