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年度

2017/18年度「香港中文大學金禧天庶獎學金」得主為:

左起:何杏楓教授、丘庭傑先生、李露絲館長、李薇婷小姐、黃念欣教授


1. 李薇婷(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研究生) 〈盧瑋鑾(小思)的香港文學考掘學〉

      評審意見:

      申請人的陳述及論文均能針對此獎,提倡善用香港文學特藏資料。論文甚有份量,附錄部分足以反映申請人搜集和整理資料的功夫,同時加入了第一手訪問資料,使研究對象顯得立體。論文全面分析盧瑋鑾教授對香港文學的研究及貢獻,提供了對香港文學史的另一種想像,既能應用,亦能推展盧教授的研究資料。

      得獎感言:

      首先,我感謝獎學金的捐贈人,感謝中大圖書館為香港文學論文設立獎學金,肯定和鼓勵年青的研究者。我亦想借此機會多謝我的老師,黃念欣教授,沒有她的細心且嚴謹的指導,就沒有現在這篇論文,也沒有我這位希望以研究文學作為志業的學生。亦感謝中大中文系現代文學組的各位老師,教導我研究。

      香港文學特藏對於我來說,是個充滿奇遇的地方。這一點沒有誇張。我很記得首次上香港文學課,念欣老師的開場白是,「為何我們要研究香港文學?又為什麼不?」當我為了做學期功課而走到香港文學特藏室看到琳瑯滿目的藏書,瀏覽香港文學檔案及香港文學資料庫,我終於明白,在香港研究香港文學,是集天時、地利與人和於一身的,而這些檔案與資料,亦應該繼續發展和擴充,成為研究者重要的支援。也是因為這個特藏室,我認識了我論文的研究對象——盧瑋鑾教授,小思老師。透過閱讀她的藏書、香港文學研究和對文獻保存的態度,我學習到作為一名研究者應該有的修養。在此,我衷心感謝她,無論在學業與做人上,都以身作則地教導我。


2. 丘庭傑(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研究生) 〈論黃碧雲早期作品中的魯迅身影〉

      評審意見:

      申請人的陳述頗為出色,既顯示善用香港文學資料庫檢索作家香港文化相關資料,也能看見資料庫不足之處,並指出「資料庫的功用不在搜索,也在尋覓『缺口』所在」,是深具啟發性的觀點。論文課題饒有趣味,內容細緻,系統完整,能提出具深度的見解。此外,可以進一步探討黃碧雲與魯迅的分別和意義。

      得獎感言:

      眾所周知,「香港文學特藏」是盧瑋鑾老師送給中大的一份禮物,特藏室連同相關的香港文學資料庫、文學檔案等,對於香港文學研究者而言,有著無可取替的價值。

      記得早年入讀中大,走進夢寐以求要到訪的特藏室,心情卻是若有所失。原因並非館藏有甚麼缺失或不足,而是使用者實在有限,路經礦洞的人多,花功夫淘金探祕的人少,這是以前的事。直至今天,我很高興不但見證了特藏使用情況有所改變,也是參與其中。本科生、研究生近年來頻密地使用特藏資源,相信是多方努力的成果:中文系各位老師、助教將特藏列入教學之中,研究中心和圖書館也不遺餘力去支援和完善特藏,金禧天庶獎學金也鼓勵了年輕研究者善用研究資源去開拓香港文學研究的課題。衷心感謝大學圖書館和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在學術研究上的支援,也感謝何杏楓教授、黃念欣教授、樊善標教授多年來的指導,啟發了我對香港文學研究的許多思考。謝謝大家。

© 2025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