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蔭隱(1917-),原名馬任寅,筆名火蒂士、薩克非、浪客,廣東台山人。據《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文學史料卷》載,他於1938年加入中國詩壇社,1940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1944年任教於嶺南大學,1949年後在華南文聯文學部和出版部工作,1960年後在廣州暨南大學中文系任教。他在三、四十年代於香港刊物發表詩作及評論,作品散見於《星島日報.星座》、《立報.言林》及《華僑日報.文藝》等,並著有詩集《航》及《旗號》。

《旗號》在1948年出版,出版社不詳,由生活書店任香港總經售。《旗號》封面印有馬蔭隱青年時代照片,全書僅45頁,載有四首詩歌及作者〈跋〉。四首詩分別為〈苦行放歌〉、〈穀〉、〈真理的聲音〉及〈旗號〉,詩前各有一幅木刻畫;據馬吉所考,木刻畫家黃新波和陸無涯都是人間畫會創會人,溫濤曾在香港組織「深刻木刻研究會」,惟奔騰找不到資料,可以推想作者與畫家頗有交往。

馬蔭隱在詩集扉頁印了一段話,「為要使我們能積極而理性地把我們全體從極度貧窮,愚昧,沒有文化和不衛生的狀態中拯救出來,現在,我虔誠地拿這集子來獻給你,我所敬愛的友人」;〈跋〉則指自己希望得到批評指導,以期「寫出比這更好,更適合於人民要求的詩來」。方東旭在評論文章〈两本詩集〉中,指出詩作雖有「從第三者的立塲去觀照」農民生活和心理的缺點,有說教之嫌;但仍肯定馬蔭隱是「一位堅貞的進步的知識份子」,「仍然在艱苦地追求真理,靠攏人民」。

許定銘〈馬蔭隱的《旗號》〉一文指出,「《旗號》雖然在香港印刷出版,卻十分罕見。很多詩歌辭典、詩史或談詩人的專着,都很少提到馬蔭隱,即使有,也少見談及《旗號》的。」館藏《旗號》屬著者贈友的簽名本,歡迎讀者借閱。

馬蔭隱《旗號》

 館藏詳情:

      馬蔭隱《旗號》

© 2025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