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西西確診乳癌,康復後因後遺症致右手失靈,遂改用左手寫作,又以製作微型屋和毛熊等作物理治療,並先後出版《我的喬治亞》《縫熊志》等作品。西西捐贈的微型屋,藍本為十八世紀英國喬治亞式建築。微型屋購入時只是沒有著色的白木框架,要由西西自行配砌,加配地庫、閣樓,添置家具及玩偶。西西在〈我的喬治亞房子〉,自言過程中「我忽然變成木匠、油漆匠、室內裝修師傅了」。後來因西西家中地方狹小,拆去微型屋屋頂及底座,遂成今貌。

《我的喬治亞》在2008年由台灣洪範書店出版,西西捐贈予中大圖書館的手稿〈《我的喬治亞》寫作計劃稿〉,正顯示了作者如何構思和編排全書的章節。何福仁在〈解讀「我的喬治亞」〉中,指出「全書主要的情節,就是敘事者如何營建、構造這房子的細節,辦法是邊學邊做,試錯、調整;並且參考其他,這包括閱讀、觀察、思考。這是一個認知、學習的過程。 」或者,本書除了是西西「重建自己的記憶」的方法,更可視作《我城》的前傳。

喬治亞微型屋內部特寫

在與何福仁合寫的〈對談:毛熊與漢服〉中,西西提及自己開始做毛熊,原因是「2005年4月,砌完了微型屋,屋子裡實在放不下更多的屋子了,右手日漸失靈,要做一點物理治療」,因此改為縫製毛熊。至2009年,香港三聯書店出版了《縫熊志》,以圖文記錄西西製作的中國古代服飾熊、中外故事熊等系列毛熊。西西把水滸系列故事熊捐贈予中大圖書館,五隻毛熊分別為九紋龍史進、浪子燕青、鼓上蚤時遷、沒羽箭張清及青面獸楊志(下圖左起)。在〈毛熊旅行團〉中,西西提到她「翻了一堆熊書本和雜誌,心想,怎麼沒有中國模樣的,除了熊貓?」遂決定縫製水滸系列。

何福仁為《縫熊志》〈序:我們的名字叫熊〉,他認為西西的水滸英雄、古代服飾熊,乃「提升毛熊的文化內涵,落籍中國社會的嘗試」,兼具中國文人畫的「寫意」之妙。西西無論玩玩具、寫玩具皆引人入勝,誠如何福仁所言:「從微型屋到毛熊,本來是玩具,一個人卻可以玩出種種創意。」


水滸系列故事熊

(圖片由何福仁先生提供)

© 2025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