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敎育出版社為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香港專門出版兒童書籍的出版機構,出版了香港第一本兒童文學雜誌《新兒童》半月刊,隨後出版《新兒童叢書》,作者包括許地山、黃慶雲、謝加因等。1941年,南遷到香港的嶺南大學教授曾昭森博士有意籌辦一份兒童刊物,邀請研究生黃慶雲任主編。經過數月籌備,於同年6月出版《新兒童》半月刊。曾昭森於美國哥倫比亞師範學院取得博士學位,深受杜威「進步教育理論」影響,進步敎育出版社因而得名。曾昭森、黃慶雲等將兒童讀者視為出版社一份子,讓他們參與編輯工作,並在各地招收「兒童通訊員」,協助報導兒童活動消息。豐子愷女兒豐一吟也是其中一員。

《新兒童》半月刊的出版,結束了二、三十年代香港兒童文學只能依附於報章副刊的局面。《新兒童》得到在港文人支持,時任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的許地山,率先創作了〈螢燈〉、〈桃金娘〉等。〈螢燈〉講述王子面對國家侵略,躲在一盞螢燈深入敵陣,最終打敗敵人,與寫作背景有契合之處。《新兒童》設有「雲姊姊信箱」,刊登兒童讀者的各類來信,解答日常生活、學習上的疑難。嚴吳嬋霞(嚴愛蓮)認為「『雲姊姊信箱』與小讀者建立了長久的親密關係,影響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長的兒童」。1942年《新兒童》出版了第14期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新兒童》同人一度遷往桂林,待日本投降後一年才回到香港復刊。這時聚集在港從事文化工作的文人,積極向《新兒童》供稿,有豐子愷、黃谷柳、柳木下、謝加因、鷗外鷗等等。1949年,《新兒童》一度分為香港及國內兩個版本。一年後,曾昭森、呂志澄等人先後返回大陸,香港版《新兒童》便宣告停刊。

在1948年前後,曾昭森從第一至八卷《新兒童》的文章,選輯成一套五十本《新兒童叢書》,成為香港第一批具規模的兒童文學圖書。當中包括許地山(落華生)的《桃金孃》《我底童年》、黃慶雲《花兒朵朵開》與《小同伴》、宛兒《詩的欣賞》《詩與畫》等等。1949年進步敎育出版社出版《新兒童畫報》,以較年幼的讀者為對象,但只維持不到一年。隨着中共建政,出版社同人大多返回大陸從事文化工作,進步教育出版社一度停止活動。後來曾昭森回港,再以進步敎育出版社出版全套五十本 《新兒童故事集》,從《新兒童》半月刊選集而成,作者包括金帆、呂志澄、施雁冰等。曾昭森於五十年代後期任崇基學院文學院院長,進步教育出版社亦逐漸淡出。

《新兒童》

© 2025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