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月由文生分社出版的《文生小叢刊》,為民國時期在香港出版的文藝刊物。叢刊第一期的主題是「為了祖國的緣故」,編者在開首的〈寫在前面〉裡,懷著熱忱地道出「中國將嶄新的出現在世人的眼前」,而且「在這偉大的年頭」,編者認為「重大的任務」已落在他們年青人的肩上,他們「不能不加緊學習,加強團結」,編者表示這個刊物的誕生,正是基於這個意義。然而叢刊的出版並不順利,據編者在〈編後話〉裡表示:「這小小刊物,早就打算出版的」,可是由於缺乏經費,「後來由幹事會每人借出三五塊錢,作為出版費」,同時碰上「舊曆年關,沒有人繕寫」,故唯有延後出版。另外,德暉在〈擴大小家庭為大家庭〉一文中也提到這份刊物的出版,是由幾個熱心的同學湊錢,好讓這本「小叢刊」的出版,能夠成為「交換意見和發表短篇習作的園地」,以及「學習活動消息的播音台」。在編者眼裡,這份刊物「雖渺小得可憐」,但它還是年青人「磨利筆鋒的礪石,熔合感情的紅爐」,編者冀盼同學們能拿出「百折不撓的勇氣」、「互助互勵的精神」以及「愛自由和平那樣的愛念」,使這份刊物能「像星空中的一顆小星,永恆地放射光芒」。德暉形容這份刊物為「初生的孩兒」,呼籲「熱情的同學們」,今後能盡力給予這刊物「物質上精神上的扶助」,好使「這孩兒真正能屬於大家的」。

從目前僅存的第一期中,略見《文生小叢刊》的內容與風格。第一期刊登了兩篇不同方言寫成的短篇小說,包括浪飛的〈作稼人阿儉〉和勞原的〈牛王財〉;前者以閩南話寫成,後者則用粵語撰寫。此外,還有討論文藝的文章〈關於學習文藝二三事〉和〈從「榕樹」上得到的教訓〉,以及詩歌〈香港仔旅行速寫〉和〈為了祖國的緣故〉,最後還有「社員動態」,報導社員文藝活動及生活近況,以便互通消息,加強聯繫。另外,為了提高社員寫作興趣,第一期即刊登了「徵稿簡章」,歡迎及鼓勵社員投稿,「凡對讀者無壞影響的文字通順的作品」,都會盡量刊載;雖然文體不拘,但有字數限制,每篇作品不超過一千五百字;內容方面,「無論讀書心得、作品評論、學習討論、生活素描」,詩歌、小說、散文以及方言文學,均歡迎投稿。「徵啟簡章」清楚列明,編者對來稿的文字擁有增刪權,來稿如不願受增刪,可附聲明,此舉可見編者對作者及來稿之尊重及提示,亦可避免爭議。此外,叢刊的封面圖像和內文,均以人手繪畫和編寫,風格樸實;按照原訂計劃,第一期僅有十六頁,後來由於稿件甚多,編者決定多增四頁,仍未能收納全部來稿。

《文生小叢刊》封面

© 2025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