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
走進香港文學風景 學生創作

《哲徑》 中五 陳欣燕

下車後,我們到達了崇基學院。大家一窩蜂前擁,參觀鼎鼎有名的「未圓湖」。唯獨我,卻在哲徑上逗留良久。

這是通往未圓湖前的一條環湖小徑,它並不寬,只能供二人同行,由大大小小的石塊砌成。走在徑上,腳底下被凸起的石塊刺著,仿似走在公園的卵石徑上,叫人感到絲絲的不自在,走得不能快。也許正正是這樣,才配合了它的名字—哲。

沿著哲徑慢慢前進,我看到藏於兩旁草叢內的一點點嬌紅,顯得婀娜多姿,猶如少女般含羞答答,不願顯露於人前,刹是可愛。而那一朵朵黃色的、孕育著生命、包裹著飽滿花瓣的花蕾,已盡情而毫無遮攔地綻放。還有高高伸出頭來的小草,給剛才的雨水洗刷過,薄薄的水氣,正被偶爾穿透過樹木的陽光慢慢蒸發掉,露出青青的綠。一隻蝴蝶不高不低、悠悠閒閒地飛了進來,遊遍了整個花叢。牠的翅膀一拍一合,一點也不著急,像要把每一朵花都看個清楚,看個仔細,然後嘆一句造物的奇工。

哲徑旁的這片小小的草叢上,那一株株花草是那麼的尋常,卻又是那麼的陌生。它們幾乎隨處可見,卻又叫我毫無印象。此刻,我才覺得它們每一棵都是那麼美麗漂亮——花瓣的紋路,野草的挺直,枝葉的搖動,都讓人看得回不過神來。這是因為我終於可以靜下來,慢慢欣賞它們的美嗎?

人們走在哲徑上,因腳底微微的疼痛,無法飛快行走,只能慢慢地、緩緩地、小步地往前進。反觀香港的城市人,爲了生活,都習慣了爭分奪秒,他們都不容許時間在手中任意漏走,因此他們只會一直向前疾步,從不願停下一秒的步伐去細看四周的事物,認為那是浪費時間,結果到了最後,大家都成為了生活的扯線娃娃,被生命捆綁著,錯過了身邊美好的事物。若不是哲徑的設計特色,若不是腳下的疼痛,我會停下來,細細欣賞這片微不足道的小花叢嗎?

也許……當年陶淵明早已習慣走在小小的哲徑上,所以寫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怡然自得的詩句。也許……王維的竹裡館也有一條哲徑,教他踏過職場的浮沉,牽起「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安然自在。雖然我不像歷代先哲,能寫下揚名立萬的詩詞歌賦,但我在這條哲徑上,迎著一點點的疼痛,繼續緩緩地向前走,嘗試思想我的人生態度……

©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